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米勒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米勒

【生卒】:1928—

【介绍】:

美国批评家。

生于弗吉尼亚州。先后在欧柏林学院和哈佛大学就读,1952年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

1953至1972年在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任教,1972至1985年任耶鲁大学教授。

1986年至今为厄湾加州大学杰出的教授。曾担任1986年度美国现代语言协会(MLA)主席。米勒的文学批评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受日内瓦批评学派影响,以现象学理论为基础,亦称“意识的批评”。他认为,文学基本上是“一种意识的形式”,不是寓于诗和小说文字中的客观意思结构,不是信息的自我参照组织,不是作者无意识结构的表达,也不是与社会相结合的隐在的交流结构的揭示。

在他看来,文学体现“一种思想状态”,在作品的语言里,某种意识的方式通过思想和文字的结合表现出来,或者说这种结合使意识为其他人所了解。

这就是说,米勒关心的不是单个文学作品的外在客观结构,而是作者整个作品所揭示的主观思想结构。米勒这一阶段的主要作品有:《查尔斯·狄更斯:他的小说世界》(1958)、《现实的诗人:六位20世纪作家》(1965)、《文学与宗教》(1967)、《日内瓦学派》(1967)、《维多利亚时期小说的形式》(1968)以及《托马斯·哈代:距离和欲望》(1970)。米勒文学批评的第二阶段是解构主义。

进入70年代以后,在法国哲学家雅克·德里达的影响下,他与保罗·德曼和杰弗里·哈特曼等人共同推进解构主义理论,在美国产生了重大影响。米勒的基本论点是:文学文本的语言是关于其他语言和文本的语言;语言是不确定的;一切阅读都是“误读”;通过阅读会产生附加的文本,破坏原有的文本,这个过程永无止境;这种阅读可以改进人们的思维,提高人们的意识。米勒这一阶段的主要作品有:《作为寄主的批评家》(1979)、《语言学的时刻》(1985)、《阅读的道德伦理》(1987)和《皮格马利翁种种》(1990)。最近又出版了关于交叉美学的论著《地域论》(199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