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于礼
孔子关于人之修养的思想。 意谓人之修养卓立在于学礼。《论语·泰伯》:“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朱熹《论语集注》:“礼以恭敬辞逊为本,而有节文度数之详,可以固人肌肤之会,筋骸之束。故学者之中,所以能卓然自立,而不为事物之所摇夺者,必于此而得之。 ”刘宝楠《论语正义》说:“学礼可以立身,立身即修身也。”礼是中国古代社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是立身处世的根本。 孔子终身致力于礼,反复强调“不知礼,无以立”(《论语·尧曰》),“不学礼,无以学”(《论语·季氏》)依礼的规范去视、听、言、动。《论语·为政》载,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这里的“立”即“立于礼”,知礼而立足于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