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
秀才:明清两代生员的通称。 泛指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旧谓读书的人书读得多,知识广博,无所不知,虽不出家门,却能知道世上的事。 也说“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 《老子》四十七章:“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张衡《思玄赋》:“不出户而知天下兮,何必历远以劬劳。”鲁迅《南腔北调集·谚语》:“古之秀才,自以为无所不晓,于是有‘秀才不出门,而知天下事’这自负的漫天大谎,小百姓信以为真,也就渐渐的成了谚语,流行开来。其实是‘秀才不出门,不知天下事’的。”毛泽东《实践论》:“‘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在技术不发达的古代只是一句空话,在技术发达的现代,虽然可以实现这句话,然而真正亲知的是天下实践著的人,那些人在他们的实践中间取得了‘知’,经过文字和技术的传达而到达于‘秀才’之手,秀才乃能间接地‘知天下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