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福建小刀会起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福建小刀会起义 咸丰年间福建南部厦门、漳州、海澄(今并入龙海)一带的市民和归侨反封建起义。 又称“闽南小刀会起义”。福建小刀会属于天地会支派,参加者多为城市劳动者和航运船夫。 由于闽南沿海一带田少人多,当地有相当一部分人靠从事渔盐航海贸易为生,仅舵工水手即数以万计,且年有20万人流入东南亚,亦时有归来者,而清政府一贯歧视归侨和航海贸易“贩洋人等”,目为“不安分之徒”,常无端加以迫害。 1849年,新加坡归侨陈庆真(一说陈正成)借用天地会歌诀口号,在厦门创立小刀会,提倡“互助互济”,抵制迫害,很受下层市民欢迎。 小刀会势力迅速发展,并很快传到上海。1851年1月2日陈庆真被捕,受责垂毙,小刀会一度受挫。 1853年春,海澄归侨江源、江发兄弟俩得知太平军占领南京,积极发展小刀会准备起义,被澄海知县探知后杀害。同年5月,小刀会终于在首领黄位(一作黄威)及黄德美(黄位养父)、黄马义、黄鲁等领导下,占领海澄,攻克漳州,击毙清汀漳龙道文秀、总兵曹三祝,连克长泰、同安、厦门、漳浦、石码(今龙海)等九邑。 起义军由初时的2000扩至万余人。 在厦门建立政权,奉“天德”年号,以“反清复明”为宗旨。黄位自称“汉大明统兵大元帅”,发布告示。黄位是出身低微的小商贩,本以贩牛皮为业,俗名“牛皮位”。 首脑6人中3人为城市贫民,另3人为新加坡、印尼回国华侨;中层骨干亦多归侨与市民。所颁告示中一再重申鼓励通商贸易,禁掠商民,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保护私有财产,降低进出口税率,对洋行也加保护,其政策措施异于农民起义的劫富济贫平均主义。 当时报纸记载该政权受到城市商民、船民、码头苦力及其他劳动者热烈欢迎。 但遭到清军及外国侵略者联合进攻,起义军因粮械不继,于这年11月退出厦门。 黄德美等被杀,黄位率余部转移闽粤海面,坚持反清斗争,还曾派人赴太平天囯表示归附。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