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
佛教名词。 梵文Chyãna音译“禅那”的略称。意译为“静虑”,或“思维修”。本为印度各种教派普遍修习方法的一种。 佛教则用以指专为超脱“欲界”(“三界”之一)后的继续修习而规定的心理条件与过程。 这一过程被确定为四个阶段(即“四禅”或“四静虑”):第一、第二、第三与第四静虑。实质为通过内省的静思方法,把人们的全部注意力严格地固定在宗教信仰上,使之形成牢固的思维程序和心理状态。 中国佛教往往把“禅”和“定”合称为“禅定”,仍指佛教的宗教修养活动,但具体含意较复杂,多与“禅”、“定”的内容相交叉,参见“定”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