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硼砂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硼砂 【名称出处】:《日华子本草》 【概况】: 异名 蓬砂、鹏砂(《日华子本草》),月石(《三因方》),盆砂(《纲目》)。 基源 硼砂为硼酸盐类硼砂族矿物。 原矿物 硼砂正品一般指硼砂Borax。再经加工精制而成的结晶。 历史 硼砂原名蓬砂,最早记载于《日华子本草》。 李时珍曰:“名义未解。一作硼砂。 或云:炼出盆中结成,谓之盆砂。”苏颂谓:“硼砂出南海(今广东南海县),其状甚光莹,亦有极大块者。”李时珍又谓:“硼砂……有黄白二种。西者白如明,南者黄如桃胶,皆是炼结成,如硇砂之类。”苏颂又云:“今医家用硼砂治咽喉,最为要切。”以上各代本草所述与现今矿物硼砂吻合。 近中药硼砂均为矿物硼砂经过精制而成。据《中药大全》载:“建国前中药业习用硼砂加工再制品。以进口硼砂为原料,加水溶化煮沸后,酌加糖色使成茶黄色(黄月石)。”本草所述黄色硼砂,可能与加工方法有关。 形态 硼砂属于单斜晶系。单体常呈短柱状或板状。 集合体常呈粒状、土块状。一般为白色,有时微带浅灰色、浅黄色、浅蓝色、浅绿色;条痕白色。 常具玻璃光泽,土块状光泽暗淡。半透明至不透明。 解理良好。硬度2~2.5。 密度1.69~1.172g/cm3。性脆。 产状 硼砂主要产于含硼盐湖的干涸沉积物中。 产地 硼砂主产青海柴达木盆地及阿拉善西山盐湖、西藏黑河和阿里地区,四川、云南、新疆、陕西亦产。 。【生药】: 采集 一般于8~11月间采挖矿砂,将矿砂溶解于沸水中,滤过后,除去杂质及未溶解的矿砂,把滤液倒入缸中,缸口上放数根横棍,棍上系数条麻绳,绳下端吊一铁钉,使绳垂直沉入溶液内;冷却后,绳上和缸底均有结晶析出,分别取出干燥。 在绳上的结晶习称“月石坠”,在缸底者习称“月石块”。或将滤液倒入盆中,将溶液向四周摆动,冷却后,即可得到盆状结晶体,习称盆砂。所得制品均为硼砂。 鉴别 性状 硼砂外形由于加工方法不同而形态有异。 通常多为菱形、柱形或粒状结晶组成的近圆锥形或不规则块状,或盆形。大小不一。 无色透明,或白色半透明,盆形多带淡黄色。具玻璃样光泽,断面光泽较强。久置空气中易风化成白色粉末,不透明。 体轻,质脆,易碎。无臭,味先略咸,后微带甜,并稍有凉感。 理化 ❶ 硼砂易溶于沸水或甘油中,不溶于乙醇。 ❷ 硼砂燃之,易熔融,初则体积膨大疏松,继续加热熔成透明玻璃球状。 ❹ 取铂丝,用盐酸湿润后,蘸取硼砂粉末,在无色火焰中燃烧,火焰即是鲜黄色。 加工炮制 常用硼砂有硼砂和煆硼砂两种。 ❶ 硼砂:研成细粉。 贮藏 密闭,置阴凉干燥处。。【化学】: 硼砂主含四硼酸钠Na2B4O7·10H2O。Na2O16.26%,B2O336.51%,H2O47.23%。 参考文献 结晶学与矿物学.地质出版社,1978:528 【药理】: ❶ 抗菌 用平板法使培养基中含10%硼砂,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炭疽杆菌、弗氏痢疾杆菌、志贺氏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变形杆菌、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均有抑制作用;用纸片法证明硼砂还能抑制白喉杆菌、牛型布氏杆菌、肺炎双球菌、脑膜炎双球菌及溶血性链球菌等[1]。 ❷ 抗惊厥 小鼠ig或ip硼砂130,195,260mg/kg,连续5d,对电刺激或戊四氮引起的惊厥均有对抗作用。硼砂ig的抗惊厥作用.随给药次数的增加而作用逐渐增强;硼砂260mg/kg ip1次,对电惊厥的对抗率达100%,表明注射给药可加速抗惊厥效应的产生[2]。 毒性 硼砂ip,小鼠的LD50为2383.4±127.4mg/kg,ED50为96.92±26.96mg/kg,LD50/ED50为24.59[2]。 参考文献 [1] 山东医学院学报 1959;(8):42 [2]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1986;6(2):28 。【药性】: 性味 甘、咸,凉。 ❶ 《纲目》:“甘、微咸,凉。” 归经 入肺、胃经。 ❶ 《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经。” 功效 清热消痰,解毒防腐。 主治 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目赤翳障,骨鲠,噎膈,咳嗽痰稠。 ❶ 《日华子本草》:“消痰止嗽,破癥结喉痹。” 用法用量 内服:入丸、散,1.5~3g。 外用:研极细末撒或调敷。 使用注意 内服宜慎。 《本草汇言》:“阴虚津燥,髓竭营枯,而成肺痿热胀,痹闷不通诸侯,法当禁用。” 。【临床应用】:配伍应用 ❶ 配片脑,点眼,治胬肉瘀突,及痘疮入眼,入翳膜。 ❷ 配冰片,研细末,吹涂患处,治鹅口疮,咽喉、牙龈、口腔粘膜肿痛。 ❻ 配冰片、玄明粉,治咽喉肿烂,口舌生疮。 ❿ 配冰片、煆石膏,治皮肤湿疮,溃烂流黄水及口舌生疮等症。 ⑾配天花粉、青黛、贝母,治肺热痰嗽,咳痰稠粘及久咳喉痛声嘶。 ⑿配炉甘石、冰片,治目赤肿痛或生翳膜。 ⒀配冰片、玄明粉、硃砂,治肺胃有热,口舌糜烂,咽喉肿痛及痰火久嗽而致声哑喉痛等。 ⒁配冰片、雄黄、甘草,治鹅口疮。 ⒂配蛤粉、瓜蒌、浙贝母,治热痰壅滞,咳痰不畅,气喘等。 ⒃配马牙硝、丹砂、斑蝥,治咽喉肿痛及走马喉痹。 ⒄配煆石膏、黄柏、青黛,治皮肤湿疮,溃烂流黄水及口舌生疮。 方选和验方 ❶ 硼砂散(《仁斋直指方论》)治砂石淋急痛:硼砂(细研)、琥珀、茯苓、蜀葵子、陈皮各等份。为末,用葱头2个去心,麦门冬21粒,蜜30g,新水煎,取清汁调下;或绿豆,水浸和皮研,清汁调下。每服7.5g。 上为细末,米糊丸,梧桐子大,温汤下。 ❹ 硼砂丹(《张氏医通》)治缠喉风,风热喉痹:硼砂(生研)、白矾(生研)各3g,人爪甲(焙脆)、犀牛黄各0.3g。上为细末,以烂白霜梅肉9g,研糊分为4丸,每服1丸,噙化。 ❺ 破棺丹(《经验方》)治咽喉肿痛:蓬砂、白梅等份。捣丸芡子大。 每噙化1丸。 上4味,共研为末,以生姜自然汁煮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腊茶为衣。每服2丸,腊茶下。 ❼ 冰硼散(《外科正宗》)治咽喉口齿新久肿痛及嗽痰火咽哑作痛:玄明粉、硼砂各15g,朱砂1.8g,冰片1.5g。共研极细末,吹搽患上,甚者日搽5~6次。 ❾ 硼砂散(《普济方》)治诸蛇咬痛肿:硼砂30g,研细为末,以园内生蒌葱,就上取却葱角尖,倾入硼砂末,却以角尖覆一七日,握出葱,倾硼砂汁于~张紧薄纸上,阴干,每在伤处,取钱孔大纸贴之。 为细末,点敷患处。 ⑿接骨散(《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治飞禽骨断,从高坠下,驴马跌折,筋断骨碎,痛不可忍:硼砂4.5g,水粉、当归各3g。 研为散,每服6g,煎苏木汤下。 ⒀化腐生肌定痛散(《中国中医秘方大全》)治小儿口腔粘膜溃疡、疼痛灼热,或伴发热口臭:生硼砂30g,朱砂3g,飞滑石55g,琥珀6g,冰片4g,甘草20g,各研细末,再将朱砂和硼砂和匀,共研极细末后,诸药和之,装瓶内备用。 用时涂搽在溃疡面上,每日3次。痛甚不能进食者,饭前可加涂1次。 ⒁冰硼散(《中国中医秘方大全》)治新生儿脐炎:硼砂15g,元明粉15g,冰片0.5g,朱砂0.6g,共研极细末。每次敷1g,再用消毒纱布覆盖,绷带包扎。 隔天换1次。 ⒂神效治痢八厘散(《中国秘方全书》)治痢疾:硼砂9g(要白如雪者),辰砂6g,木香6g,丁香6g,沉香6g,当归6g,甘草6g,大黄6g,巴豆霜3g。 共9种,不可见火,共研细末,每次服用0.24g,以开水送下,即下大便而愈,重者再服用0.24g。 ⒃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治慢性气管炎:硼砂、南星、白芥子各等量,共研细末。每日2次,每服1.8g。” ⒄《中草药外治验方选》:“治汗斑:净硼砂30g,密陀僧9g,硫黄粉6g。共碾极细粉,取黄瓜或白茄近蒂部(无籽部分)一段,切平,蘸上列药粉适量擦患处,以皮肤微红为度,每日早、晚各1次。通常连擦2~3周,汗斑即消失。 ” ⒅《中草药外治验方选》:“汉聤耳(化脓性中耳炎):煆硼砂30g,煆枯矾3g,冰片2g。共碾成极细粉。先用消毒脱脂棉花棒拭净耳内脓水,旋用吹管取上列药粉适量,吹入耳孔内。吹后,以消毒脱脂棉球轻松地堵塞耳孔。 翌日检查,如已干燥,则属治愈,倘仍有脓水流出,可按上法再治1次。” ⒆《中草药外治验方选》:“治鼻痔(鼻息肉):净硼砂9g,乌梅肉炭9g,煆枯矾3g,冰片1g。先取乌梅适量去核取肉,放在新瓦片上的木炭火煆成炭,待冷后取炭9g同硼砂、枯矾及冰片等药共碾成极细粉,每日早、中、晚以吹管取上列药粉适量,对准息肉吹之。连续若干日后,息肉即蒌缩自落。 ” 单方应用 ❶ 《方脉正宗》:“治气闭痰结火结,喉胀不通:蓬砂3g。放口中噙化。 ” ” 【医药家论述】: ❶ 李时珍《纲目》:“硼砂,味甘微咸而气凉,色白而质轻,故能去胸膈上焦之热。《素问》云,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以甘缓之是也。其性能柔五金而去垢腻,故治噎膈积聚,骨鲠结核。 恶肉阴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