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砒霜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砒霜 【概况】: 基源 为砒石经加热升华制得的三氧化二砷纯品。 历史 砒霜最早载入《开宝本草》,并谓:“砒霜:疗诸疟,风痰在胸膈,可作吐药。不可久服,伤人。 ”但对砒霜的制法不可考。 后来《本草衍义》较详记载了其制法。 李时珍在砒石条提到了砒霜,谓:“生者名砒黄,炼者名砒霜”;“熟砒霜以白色者为佳”。又曰:“砒乃大热大毒之药,而砒霜之毒尤烈”。 说明了砒霜来之砒石、质纯色白、毒性剧烈等特征与现今砒霜一致。 产地 主产湖南、江西、广东等地亦产。 。【生药】: 鉴别 砒霜 呈块片状或粉末状,白色。 体重,无臭。露置空气中不变化。 砒霜能溶于水、乙醇、酸类及碱类。加热则升散而生蒜臭。 加工炮制 将砒石敲碎,放入阳城罐内,用铁碗底盖住罐口,碗和罐接触处的隙缝,用棉纸湿封后,再用石膏粉(或粘土)封固,铁碗内装满凉水,将罐置炉上用文火烧2~3小时,使升华物附著在碗底部,然后揭开取下,并倒掉阳城罐的残渣,将升华物再入罐内,照上法反复烧炼2~3次,便得纯净的三氧化二砷,即为砒霜。 贮藏 参见“砒石”条。 “化学”、“药理”,参见“砒石”条。。 【药性】: 性味 辛、酸,热。 有毒。 ❶ 《开宝本草》:“苦、酸,有毒。” ” 归经 《玉楸药解》:“脾、肺、肝经。” 功效 劫痰截疟,蚀痈疽腐肉,杀虫,枯痔。 主治 寒痰哮喘,久疟积痢,梅毒,痔疮,瘰疬,走马牙疳,癣疮,溃疡腐肉不脱。 ❶ 《日华子本草》:“治妇人血气冲心痛,落胎。” 为末以胶清调涂。” 用法用量 内服:入丸散0.003~0.015g。 外用:研末撒或调敷,或入膏药中贴之。 使用注意 本品毒性比砒石更剧,内服需经特殊处理,不能持续服用。肝肾功能不良,体质虚弱者忌用,孕妇禁用。 ❶ 《本草品汇精要》:“畏绿豆、冷水、醋。” 方选和验方 ❶ 《赤水玄珠》:“治哮喘:砒霜、面、海螵蛸各3g。为末,水调作饼子,慢火炙黄,再研令细。每服0.04g,用井花水作一呷,服良久,吐出为度。小儿减半。忌食热物。” 用麻油60g煎,油熟下蜡,次下药末,和令匀成膏。每用,先用蒴藋、柳枝煎汤洗疮,拭干,日二涂之。 。【医药家论述】: ❶ 寇宗奭《本草衍义》:“砒霜,疟家或用,才过剂,则吐泻兼作,须浓研绿豆汁,仍兼冷水饮。” ”“砒黄既已有毒,见火则毒愈甚,而世人多用砒霜以治疟,不知《内经》云夏伤于暑,秋必痎疟,法当清暑,益气,健脾,是为正治,岂宜用此大热大毒之药。如果元气壮实,有痰者服之,必大吐,虽暂获安,而所损真气实多矣。”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