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砂仁(图71)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砂仁(图71) 本品为姜科植物阳春砂Amomum villosum Lour、绿壳砂Amomum villosum Lour.var.xanthoides(Wall.ex Bak.)T.L.Wu et Senjen和海南砂仁Amomum longiligulare T.L. Wu的干燥成熟果实。原植物系多年生草本,多为栽培。喜生于林阴湿山地。国内以广东阳春县为主产地,栽培历史较久故称“阳春砂”,其质量最佳。进口砂仁习称“缩砂”,分为壳砂(完整果实)与原砂仁(去除果壳)两种。以后者多见。市场上有山姜、华山姜、艳山姜、海南假砂仁和红壳砂仁均为冒充砂仁,其药理作用与正品砂仁有较大差异,均应注意鉴别。 【性状鉴别】 1.阳春砂 果实呈椭圆形或卵圆形,有不明显的三棱。长1.5~2cm,直径1~1.5cm。表面棕褐色,密生刺状突起,顶端有花被的残基,基部常有果梗,果皮薄而软。种子结集成团,具三钝棱,中有白色隔膜,将种子团分成3瓣,每瓣有种子6~15粒。种子为不规则的多面体,直径2~3mm,表面棕红色或暗褐色,有细皱纹,外被淡棕色膜质的假种皮;质硬,破开后可见灰白色种仁(胚乳)。气芳香而浓烈,味辛凉,微苦。 2.绿壳砂 果实性状与阳春砂类同,仅果皮片状突起较多。 3.海南砂 果实呈长椭圆形或卵圆形,有明显的三棱。长1.5~2cm,直径0.8~1.2cm。表面被片状分枝的短软刺,多倒伏,可见纵向棱线,基部具果梗痕。果皮较厚而硬。种子团每瓣有种子5~17粒。种子直径1.5~2mm。气味稍淡。 4.缩砂(进口砂仁) 为除去果皮的种子团,形状较圆,长1~1.5cm,直径0.7~1cm。表面暗棕色或灰棕色,多被有白色粉霜(用蛤粉炒过之故),种子破开后亦为白色。气味不及阳春砂浓厚,仅有香气及凉味。 阳春砂、绿壳砂、海南砂均以身干、个大、坚实、仁饱满、气味浓者为佳。 缩砂(进口砂仁)以个大、粒实、气味浓者为佳。 【炮制方法】 (一)净制 除去杂质。将原药材,用碾串去外壳,筛除,取仁。调剂时捣碎。 (二)切制 用时捣碎。 (三)炮炙 1.盐制 取净砂仁,用盐水浸泡拌匀,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干,取出,放凉即可。每100kg砂仁,用盐2.5kg加适量开水化开澄清。 2.姜制 ❶ 将砂仁与姜汁拌匀,焖润至姜汁尽,置锅内用文火微炒,取出,放凉。每1kg砂仁,用姜0.2kg。 【性味归经功效】 温、辛。归脾、胃经。化湿行气,温中止呕止泻,安胎。 【应用】 1.脾胃气滞证 本品化湿醒脾行气温中均佳。故为湿阻或气滞所致脾胃不和诸证常用,尤其寒湿气滞更为适宜。常与陈皮、枳实、厚朴等配伍。如脾虚气滞,常与党参、茯苓、白术等配伍,如香砂六君子汤。 2.脾胃虚寒吐泻 本品能化湿行气调中,止呕,温脾止泻,可单用研末吞服,或与附子、干姜等配伍。 3.气滞妊娠恶阻,胎动不安 本品行气和中,止呕安胎。妊娠呕逆不能食,可单用本品炒熟研末服,如《证治准绳》缩砂散。若胎动不安,可与黄芪、人参、白术等配伍。亦可与苏梗、续断、白术、桑寄生配伍。 现代报道,治疗慢性胆囊炎,与黄连、木香、柴胡、枳实、白芥子、银花、白芍、吴萸、大戟等配伍有效。 【用法及注意事项】 煎服,3~6g。宜后下。腹痛胀,痛呆食滞等症宜生用;妊娠恶阻,胎动不安,腹痛泻,小便频等症,宜盐炙。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