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石龙子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石龙子 【概况】: 异名 蜥蜴(《本经》),山龙子、守宫、石蜴(《别录》),泉龙(《春秋繁露》注),猪婆蛇(《纲目》),五寸棍(《陆川本草》),四脚蛇(《四川中药志》)。 基源 为石龙子科动物蝘蜒的全体。 原动物 蝘蜒Lygosoma indicum(Gray),又名硐石龙子、铜楔蜥 历史 石龙子首载于《本经》。《纲目》列于鳞部龙类。按诸家所述,非指一种动物,如陶弘景曰:“其类有四种,形大纯黄者为蛇医,亦名医舅母,不入药用,似蛇医而形小尾长,见人不动者为龙子,形小而五色尾青碧可爱者为蜥蜴,并不螫人,一种缘篱壁,形小色黑者为蝘蜒”。 现今药用的石龙子多为蝘蜒”。《中国动物药》,《中国药用动物志》均作为药用。 形态 身体长圆形,长约90mm。尾为体长的1.5倍左右。全身被覆圆鳞,栉次排列,犹如瓦状,光滑,缺乏棱脊,头部钝圆;吻鳞大;鼻孔位于鼻鳞和鼻前鳞之间,耳孔卵圆形,小于眼睛,下眼睑有鳞,半透明。 上下唇均有鳞7枚。肛前鳞片,中间1对甚大。尾的后部侧扁,具自残和再生能力。 背部深褐色,中央有一黑色脊纹,脊纹两侧有黑点缀连成行。自眼起沿体侧延伸到尾的两旁有宽阔的黑色纵纹,纹的上方色浅,下方略带棕红色而杂以小黑点。腹面黄白色。 生境与分布 生活在山坡石堆的杂草间,午前和傍晚最为活跃,以昆虫为食。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陕西、甘肃、海南、台湾。 此外,还有石龙子Eumeces chinensis(Gray)。蓝尾石龙子Eumeces elegans Beulenger。宁波滑晰Leiolopisma modestum(Guenther)的全体,也可作为石龙子药用。 。【药性】:性味 咸,寒。 有毒。 ❶ 《本经》:“味咸,寒。” 功效 破结,行水。 主治 小便不利,石淋,恶疮瘰疬,臁疮。 ❶ 《本经》:“主五癃邪结气,破石淋,下血,利小便水道。” 用法用量 内服:烧存性,1.5~3g,或入丸、散。 外用:熬膏或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 ❶ 《本草经集注》:“恶硫黄、斑苗(蝥)、无夷。” 方选和验方 ❶ 《刘涓子鬼遗方》:“治诸瘘不愈:蜥蜴(炙)3枚,地胆(炒)30枚,斑蝥(炒)40枚。为末,蜜丸小豆大。每服2丸,白汤下。” ” 单方应用 《备急方》:“治小儿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