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膏汤
【方源】《外台》卷一引《深师方》。 【异名】三黄石膏汤(《伤寒总病论》卷五)。 【组成】石膏 黄连 黄柏 黄芩各二两 香豉一升(绵裹) 栀子十枚(擘) 麻黄三两(去节) 【用法】上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次服,一日并服出汗。初服一剂小汗,其后更合一剂,分两日服,常令微汗出,拘挛烦愦即愈。得数行利,心开令语,毒折也。 【主治】 ❶ 《外台》引《深师方》:伤寒病已八九日,邪攻内而表未解,三焦热,其脉滑数,昏愦,身体壮热,沉重拘挛,或时呼呻,体犹沉重拘挛。 ❷ 《伤寒总病论》:伤寒发汗或下或误吐后,三焦热,脉候洪数,谵语不休,昼夜喘息,鼻中屡衄而疾势不解,身目如发黄,狂躁欲走。 【宜忌】忌猪肉、冷水。 【方论选录】 ❶ 《外台》引《深师方》:今直用解毒汤,则挛急不愈;直用汗药,则毒因加剧。而方无表里疗者,意思以三黄汤以救其内,有所增加以解其外,故名石膏汤。 ❷ 《医方集解》:此足太阳、手少阳药也。表里之邪俱盛,欲治内则表不除,欲发表则里又急,故以黄芩泻上焦之火,黄连泻中焦之火,黄柏泻下焦之火,栀子通泻三焦之火,而以麻黄、淡豉发散表邪,石膏泻胃火,能解肌,亦表里分消之药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