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石燕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石燕 【概况】: 异名 石燕子(《圣惠方》),燕子石(《云南省中药咀片炮制规范》),燕儿石(《四川中药材标准》)。 基源 为古生代腕足动物门石燕科Spiriferidae动物石燕的化石。 原古生物 中华弓石燕Cyrtospirifer sinensis(Graban)或弓石燕CyrtoSpirifer sp. 此外,穷房贝科动物肥厚秃咀贝Leiorhynchus obesus Graban。弱褶透咀贝Leioihynchus tenuiplicatus Chen。克拉克贝科动物波罗扬子贝Yangtzeella poloi(Martelli)或全形贝科动物直脊裂线贝Schizophoria orthambonita Chen.。 裂线贝Schizophoria sp.的化石,在四川省也同样使用。 历史 石燕始载于《唐本草》。李勣曰:“石燕出零陵(今湖南省零陵县)。”苏恭云:“永州祁阳县(今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一带)西北一十五里土岗上,掘深丈余取之。形似蚶而小,坚重如石也。 ”苏颂曰:“祁阳县江畔沙滩上有之。或云:生洞中,凝僵似石者佳。”按当时已知其为化石。 到明代李时珍指出:“石燕有二:一种是此,乃石类也,状类燕而有文,圆大者为雄,长小者为雌。”按所述分布及形态特征,并参考《证类本草》所附的永州石燕图,及《纲目》中零陵石燕附图,说明当时石燕不只一种,但个体均不大,认为与中华弓石燕相吻合,为石燕主要基源。近年有人对湖南衡阳(祁阳原属衡阳地区)和邵阳两地的药材进行了收集和鉴定,石燕科计四属:即弓石燕属Cyrtospiirifer Halivkin、穹石燕属Cyrtiopsis Graban、帐幕石燕属Tenticospirifer Tien及平石燕属Platyspiirrifer Gr.共13种石燕的化石;并认为除上述石燕来源外,穹石燕属戴维逊穹石燕Cyrtiopsis daridsoni Gr.亦为药用石燕的正品。有人调查、鉴定、浙江省石燕商品主为毕里查弓石燕Cyrtospirifer pellizzariformis。 亦有人对石燕的化学成分及微量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 产地 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广西、四川、云南。 。【生药】:采集 采得后洗净泥土。 药材产于湖南、广西、四川、山西、江西等地。 鉴别 本品略呈肾脏形而扁,长2~3cm,宽1.5~4cm,厚1~2cm;表面青灰色至土棕色,两面中央隆起,具银杏叶般的纹理,一面在隆起的中部有一纵沟,一端较细,向另端逐渐展开,细端向下略弯曲作鸟喙状,在其下面有一条横沟通向两侧。质坚如石,不易破碎,断面青灰色至棕色,或部分为白色碎石堆集呈颗粒状。气微,味淡。以状如蚶、色青黑、质坚硬、无杂石者为佳。 加工炮制 常见的炮制品有石燕、煅石燕和醋石燕。 ❶ 石燕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干燥。碾碎或捣碎。 贮藏 置干燥处.防尘。 。【化学】:主要为碳酸钙、还含少量磷酸及二氧化硅。 参考文献 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595 【药性】: 性味 咸,凉。 ❶ 《日华子本草》:“凉。” 归经 《玉楸药解》:“入足少阴肾、足太阳膀胱经。” 功效 清湿热,利小便,退目翳。 主治 淋病,小便不通,带下,尿血,肠风痔漏,眼目障翳。 ❶ 《唐本草》:“以水煮汁饮之,主淋。”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或磨汁。 外用:水磨点眼。 使用注意 体虚,内无湿热及孕妇忌服。 。【临床应用】:方选和验方 ❶ 石燕丸(《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治砂石淋:石燕(烧令通赤,水中淬1~2次,捣研不飞,焙干)、滑石、石韦(去毛)、瞿麦穗各30g。 为细末,面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10丸,食前瞿麦、灯芯煎汤送下,日2~3次。 ” 一方去乳香、细辛,加麝香。” 为极细末,每用少许,水蘸点眼大眦。 ” 单方应用 ❶ 《简要济众方》:“治小便淋痛:石燕子7枚(捣黍米大),新桑根白皮90g(锉)。拌匀,分作7贴。每贴用水200ml,煎7分,空腹、午前各1服。” 每服1.5~3g,清饭饮调下,温水亦得。” 或以黄连3g,煎水洗眼后,拔睫,再点。” 【医药家论述】: 李时珍:“石燕性凉,乃利窍行湿热之物。宋人修《本草》,以食钟乳禽石燕,混收入此石燕下,故世俗误传此石能助阳,不知其正相反也。又云,石燕有二:一种是此,乃石类也,状类燕而不文,圆大者为雄,长小者为雌;一种是钟乳穴中石燕,似蝙蝠者,食乳汁能飞,乃禽类也。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