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石斛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石斛 中药名。 出《神农本草经》。别名:林兰,禁生,杜兰,4年润,吊兰花。 为兰科植物金钗石斛或其多种同属植物的茎。 茎丛生,直立,通常高30~50厘米,多节,节间长2.5~4厘米,黄绿色,上部稍扁平而微弯曲上升,故有“扁草”之名。具纵槽纹,下部常收窄成圆柱状,基部臌大成蛇头状或卵球形。叶无柄,皮纸质,长圆形,长6~10厘米,宽1.4~3厘米,先端有偏斜缺刻,基部稍窄,鞘状紧抱于节间。夏季在上部茎上生出总状花序数个,每花序有花2~3朵,总梗基部有筒状膜质鞘一对;花大,下垂,直径约7厘米,花萼瓣均白色,先端淡红色;唇瓣卵圆形,与萼片等长,粉红色,近基部中央具一深紫色斑块。 附生于密林树干或岩石上,长江以南各省广为分布,并有栽培。 分布广西、广东、台湾等地。 叶少数,生于茎上部,无柄;叶片近卵形、卵状长圆形或近长圆形,长5~7厘米,宽1.5~2厘米,先端急尖而有偏斜状的凹缺,带革质;叶鞘膜质,紧抱节间,灰色,似不清洁状,干后深灰色。总状花序生于无叶茎的上部节上,长达6厘米,花2~5朵;苞片钻状,长5毫米左右;花淡黄绿色,草黄色或淡黄色,直径3.5~4厘米;萼片3,长约19毫米,中央萼片长圆状披针形,两侧萼片长圆状三角形,基部稍向前伸和蕊柱足连生成极短的蕊柱根;侧生花瓣长圆形,与萼片几等长,唇瓣长圆状卵形,长约15毫米,宽约9毫米,先端急尖,中央具许多紫色或褐紫色斑点,两边反卷包围蕊柱;合蕊柱高3~3.5毫米,连足部长约10毫米;雄蕊卵形,白色,有四棱,花粉块4,稍黄色。蒴果长圆形,长约2.5厘米,有三棱。分布安徽、浙江、陕西、山西、河南、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地。 ❹ 细茎石斛Dendrobium moniliforme(L.)Sw.,与铁皮石斛相似。茎高10~20厘米。 叶长圆状披针形,长2.5~4厘米,宽7~10毫米,先端钝;叶鞘非灰色不清洁状。总状花序具花2~4朵;花淡黄绿色,直径约2厘米;中央萼片稍带镰刀形;唇瓣黄绿色,中央有一褐色的斑点。分布浙江、安徽、广西、云南等地。 ❺ 重唇石斛Dendrobium hercoglossum Reichb.f.茎直立,高25~50厘米。 节间长2.5~3.5厘米;叶鞘紧抱节间,几与节间等长。总状花序生花1~3朵,下垂;花淡紫堇色,直径2~3厘米;萼片近卵形,侧生一对较中央一片稍狭,并略呈镰刀形;花瓣长圆形,唇瓣比两侧花瓣短,下陷呈短舟形,内被柔毛,先端有一突尖;合蕊柱很短,前方被长柔毛;花药深紫色。 分布广西,广东等地。 总状花序较短,生花1~6朵;花白色,径2.5~3厘米;中央萼片卵形,长20毫米,宽6毫米,先端锐尖,侧生一对稍偏斜,蕊柱跟短囊状;花瓣长圆形,长18毫米,先端锐尖,3浅裂,急尖而先端有凹头;合蕊柱前方被毛;花丝细,花药有乳状突起。分布福建、广东等地。 叶线状长圆形,长3~5厘米,宽8~12毫米,先端钝或急尖,有偏斜状凹缺。花白色,开后经日即变黄色,有香气,直径约7厘米,通常1~2朵生于茎的上部;中央一片花萼片披针形;花瓣椭圆状长圆形,唇瓣狭卵形,基部有鲜绿色斑点;合蕊柱短,雄蕊近圆形,具有乳状突起。 分布广西、广东等地。 此外在云南、四川、广西、广东等地的细叶石斛、罗河石斛、美花石斛、小美石斛等品种,亦当石斛入药。全年均可采挖,但以秋后采挖者质量好。本品因品种及加工方法不同,通常分为金钗石斛、黄草石斛、小黄草石斛、耳环石斛及鲜石斛等数种。 ❶ 金钗石斛:为植物金钗石斛的加工品。干燥茎长约20~45厘米,直径约1~1.5厘米,基部为圆柱形,中部及上部为扁圆柱形,茎节微向左右弯曲,表面金黄色而微带绿色,有光泽,具纵沟纹,节明显,棕色,有时节部稍臌大,节间长约2.5~3厘米,向上渐短。体轻而质致密,易折断,断面类白色,散布有深色的小点。 气无,味苦,嚼之带粘性。以身长、色金黄、质致密、有光泽者为佳。 干燥茎长一般在30厘米以上,直径约3~5毫米,圆柱形,略弯曲,表面金黄色而略带绿色,有光泽,具深纵沟纹,节明显,节间长约2~3.5厘米。横切的厚片断面类圆形,边缘有多数角棱,形成齿轮状,中间散布有类白色小点。 气无,味微苦,嚼之略带粘性。以条匀、金黄色、致密者为佳。 ❸ 小黄草石斛:为美花石斛、罗河石斛、细叶石斛的加工品。干燥茎长一般在30厘米以下,直径约2~3毫米,多弯曲盘绕成团,表面有细密纵纹理,金黄色而略带绿色,有光泽,节间长约1~1.5厘米。 断面类圆形,略带粉性。以卷曲、节密、金黄色、富粉质、嚼之有甘凉味、粘性足者为佳。 嚼之有浓厚粘性,味淡。品质好。 细茎石斛:外皮黄绿色,茎较瘦长,叶亦较长,质薄,叶鞘易剥离,节直。 嚼之粘性较薄,味淡。 品质较差。爪兰石斛:外皮绿色,茎粗细不均匀,常两端细,中间粗,叶较长。嚼之有苦味。品质略次。 鲜石斛以青绿色或黄绿色、肥满多汁、嚼之发粘者为佳。以上诸石斛,主产四川、贵州、广西、广东、云南、湖北等地。味甘淡微咸,性寒。入脾、胃、肺、肾经。 功能清热养阴,生津益胃。治热病伤津,口干烦渴,病后虚热,脚膝疼冷痹弱,发热,自汗、肺虚久咳,遗精,中暑,阴伤目暗诸病。《本草纲目》:“治发热自汗,痈疽排脓内塞。”内服:须久煎,6~12克(鲜品15~30克);熬膏或入丸散。 恶凝水石、巴豆。畏僵蚕、雷丸。 虚而无火者忌之。临床上以之为主药,组成许多名方,如清热保津汤治疗温热病,温疟;祛烦养胃汤治中消;石斛散治雀目;石斛夜光丸治目中有黑花,内障等。金钗石斛含石斛碱、石斛胺、石斛次碱、石斛星碱、石斛因碱、6-羟石斛星碱,尚含粘液质、淀粉。 细茎石斛含石斛碱、石斛胺及N-甲基石斛碱。罗河石斛含石斛宁碱。金钗石斛流浸膏对人工发热之家兔无解热作用。 石斛碱则有一定的止痛退热作用,与非那西汀相似而较弱。对血压及呼吸也有抑制作用,中毒剂量可引起惊厥。 流浸膏对离体兔肠低浓度时兴奋,高浓度则有抑制作用。 对离体蟾蜍心脏则不论浓度高低均为抑制。蟾蜍下肢血管灌流时无明显作用。用组织培养作筛选试验,证明金钗石斛煎剂对孤儿病毒所致的细胞病变有延缓作用。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