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镜
【条目出处】:见第五十二回 【释文】: 初名叆叇。 用水晶、玻璃等材料磨成的透镜,供患近视或远视者用,也可以防风沙和阳光。明代中叶自海外传入我国,直到清初尚是希罕之物。 明田艺蘅《留青日札摘抄》卷二“叆叇”条:“提学副使潮阳林公有二物如大钱,形质薄而透明,如硝子石,如琉璃,色如云母。 每看文章,目力昏倦,不辨细书,以此掩目,精神不散,笔画倍明,中用绫绢联之,缚于脑后,人皆不识,举以问余,余曰:‘此叆叇也。出于西域满剌国。’此眼镜的初期形式也。 清赵翼《瓯北诗钞·初用眼镜》:“相传宣德年,来自番舶驾。初本嵌玻璃,薄若纸新砑。中士递仿造,水晶亦流亚。 ”乾嘉以后,国人仿造者越来越多,眼镜逐渐普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