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脏色
诊断术语。 色诊之一。指五脏精气败露的颜色。其色显而不泽,枯槁无华。面部的色泽以明润而含蓄为佳。 明润为有胃气,含蓄是脏精充足;反之,枯槁为无胃气,色泽显露为五脏精气衰竭。这种枯槁而显露的色泽,反映五脏的精气已竭,真气外露,故称之为真脏色。 《素问·五脏生成篇》描述的“青如草兹”、“黄如枳实”、“黑如始”、“赤如 血”、“白如枯骨”等,均是真脏色的出现,显示内脏有较严重的疾病。例如黄色,若面目全身枯槁如黄土,或如干枯的枳实,是脾的真脏色,表示脾胃衰败,脏真外露。可见于晚期肝硬化、肝癌、胰头癌或某些严重的营养代谢障碍的疾病。真脏色对于诊断某些严重的病变,虽有一定意义,但不要拘泥于五脏配五色之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