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书
汉字书体名。 指汉末继八分书而出现的新书体。出土之东汉建武至永初(25一113)等简都是隶书,永和二年(137)简已基本上为真书,是日常书写趋向简易而造成的新书体,在三国时期通行全国。世传魏初钟繇为“真书之祖”,曾写有《贺捷》、《季直》等真书章表。 刘宋羊欣认为“钟书有三体,……二曰章程书,传秘书,教小学者也”。 章程书即指章表。而章程与楷法同义,故六朝时,又称真书为楷书,当真书成为通行正体字,也称之为正书。 形体方正,笔画平直,至今仍通行。元赵孟頫写《六体千字文》,古文、篆、隶、章草、真书、今草六体并列,展现了战国以来二千余年间中国书体演变的概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