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盐肤子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盐肤子 【名称出处】:《开宝本草》 【概况】: 基源 为漆树科盐肤木属植物盐肤木的种子。 盐肤木属全世界约250种;中国有6种,均可药用。 原植物 盐肤木Rhus chinensis Mill.(Rh.javanica L.,Rh.semialata Murr.),又名五倍子树(通称),五倍柴(湖南),五倍子(四川、湖南),山梧桐(辽宁),木五倍子(四川),乌桃叶,乌盐泡,乌烟桃(武汉),乌酸桃、红叶桃、盐树根(浙江),土椿树、酸酱头(山东),红盐果、信子柴(江西),角倍(四川),肤杨树(湖南),盐酸白(广东、福建),假五味子(《南宁市药物志》)。 形态 落叶小乔木或灌木,高2~10m;小枝棕褐色,被锈色柔毛,具圆形小皮孔。 单数羽状复叶有小叶3~6对,叶轴具宽的叶状翅,小叶自下而上逐渐增大,叶轴和叶柄密被锈色柔毛,小叶多形,卵形或椭圆状卵形或长圆形,长6~12cm,宽3~7cm,先端急尖,基部圆形,顶生小叶基部楔形,边缘具粗锯齿或圆齿,叶面暗绿色,叶背粉绿色,被白粉,叶面沿中脉疏被柔毛或近无毛,叶背被锈色柔毛,脉上较密,侧脉和细脉在叶面凹陷,在叶背突起;小叶无柄。 圆锥花序宽大,多分枝,雄花序长30~40cm,雌花序较短,密被锈色柔毛;苞片披针形,长约1mm,被微柔毛,小苞片极小;花白色,花梗长约1mm,被微柔毛;雄花:花萼外面被微柔毛,裂片长卵形,长约1mm,边缘具细睫毛;花瓣倒卵状长圆形,长约2mm,开花时外卷;雄蕊伸出,花丝线形,长约2mm,无毛,花药卵形,长约0.7mm;子房不育;雌花:花萼裂片较短,长约0.6mm,外面被微柔毛,边缘具细睫毛;花瓣椭圆状卵形,长约1.6mm,边缘具细睫毛,里面下部被柔毛;雄蕊极短;花盘无毛;子房卵形,长约1mm,密被白色微柔毛,花柱3,柱头头状。核果球形,略压扁,径4~5mm,被具节柔毛和腺毛,成熟时红色,果核径3~4mm。花期8~9月,果期10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632页.图2994)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170~2700m的向阳山坡、沟谷、溪边的疏林或灌丛中。 除中国东北、内蒙古和新疆外,其它各地均有分布。。【化学】: 含鞣质50%~70%,也有高达80%的,主为五-间双没食子酰-β-葡萄糖(Penta-m-digalloyl-β-glucose),尚有游离没食子酸(Gallic acid)2%~4%及脂肪、树脂、淀粉。 有机酸如苹果酸、酒石酸、柠檬酸等。预试表明含有黄酮甙。 参考文献 中药大辞典.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1817 。【药性】: 性味 酸,凉。 ❶ 《开宝本草》:“酸,寒。” 功效 生津润肺,降火化痰,敛汗,止痢。 主治 痰嗽,喉痹,黄疸,盗汗,痢疾,顽癣,痈毒,头风白屑。 ❶ 《本草拾遗》:“主头风白屑。”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或研末。外用:煎水洗,捣敷或研末调敷。 。【临床应用】:方选和验方 ❶ 《湖南药物志》:“治年久顽癣:盐肤子,王不留行。焙干为末,麻油调敷。” 单方应用 ❶ 《湖南药物志》:“治痈毒溃烂:盐肤子和花捣烂,香油调敷。” ” 李时珍《纲目》:“盐肤子,咸能软而润,故降火化痰消毒;酸能收而涩,故生津润肺止痢。……盐肤、五倍先走肾肝,有救水之功,所以痰涎、盗汗、风湿、下泪、涕唾之证,皆宜用之。”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