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益母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益母草 中药名。 出《本草图经》。别名:野天麻、郁臭草、红花艾、贞蔚、扒骨风等。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Leonurus heterophyllus Sweet的全草。1或2年生草本。 茎直立,方形,单1或分枝,高60厘米至1米许,被微毛。叶对生;叶形多种,1年根生叶有长柄,叶片略呈圆形,直径4~8厘米,叶缘5~9浅裂,每裂片具2~3钝齿,基部心形;茎中部的叶有短柄,3全裂,裂片近披针形,中央裂片常3裂,两侧裂片常再1~2裂,最终裂片近线形,先端渐尖,边缘疏生锯齿或近全缘;最上部叶不分裂,线形,近无柄,上面绿色,下面浅绿色,两面均被短柔毛。 花多数,生于叶腋,呈轮伞状;苞片针刺状;花萼钟形,先端有5长尖齿,下方2片较上方3片为长;花冠唇形,淡红色或紫红色,长9~12毫米,上下唇几等长,上唇长圆形,全缘,下唇3裂,中央裂片较大,倒心脏形,花冠外被长绒毛,尤以上唇为甚;雄蕊4,2强,著生于花冠内面近裂口的下方;子房4裂,花柱与花冠上唇几等长,柱头2裂。小坚果褐色,三棱形,长约2毫米。 花期6~8月。果期7~9月。生于山野荒地、田梗、草地、溪边等处。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夏季在生长茂盛而花未全开时采割地上部分,晒干。在花盛开或果实成熟时采收者,品质较次。 干燥的全草呈黄绿色,茎方而直,上端多分枝,有纵沟,密被茸毛,棱及节上更密。质轻而韧,断面中心有白色髓部。 叶交互对生于节上,边缘有稀疏的锯齿,上面深绿色,背面色较浅,两面均有细毛茸;多皱缩破碎;质薄而脆。有的在叶腋部可见紫红色皱缩小花;或有少数小坚果。有青草气,味甘微苦。以茎细、质嫩、色绿、无杂质为佳。全国大部地区均产。尚有同属植物:白花益母草、细叶益母草、土耳其益母草等亦作益母草入药。 味辛苦,性凉。活血,祛瘀,调经,消水。 治月经不调,胎漏难产,胎衣不下,产后血晕,瘀血腹痛,崩中下血,尿血,泻泄,痈肿疮疡。《本草纲目》:“益母草之根、茎、花、叶、实,并皆入药,可同用。若治手足厥阴血分风热,明目益精,调妇人经脉,则单用充蔚子为良。若治肿毒疮疡,消水行血,妇人胎产诸病,则宜并用为良。” ❽ 治疖子已破:益母草捣敷疮(《斗门方》)。细叶益母草含益母草碱、水苏碱、益母草定、益母草宁等多种生物碱和苯甲酸、多量氯化钾、月桂酸、亚麻酸、油酸、甾醇、维生素A、云香甙等黄酮类。 又含精氨酸、4-胍基-1-丁醇、4-胍基-丁酸、水苏糖。 益母草制剂对兔、豚鼠、犬的离体子宫有直接兴奋作用,与脑垂体后叶素相似,但作用较弱。 益母草水溶性成分对离体、在位及整体不麻醉动物子宫皆有兴奋作用,但真正有效的生物碱尚待确定。益母草水煎剂、益母草碱、益母草碱甲、益母草总碱、花的煎剂、果实的水浸出液对麻醉动物静脉注射,均有降压作用,但持续时间较短。 益母草乙醇制剂对在位兔心有轻度兴奋作用,对离体兔心先见轻度抑制,后见轻度兴奋,大量则呈抑制现象。对离体蛙心,益母草碱的作用是小量兴奋,大量抑制。 水苏碱可减慢蛙心收缩率。用益母草碱灌注蟾蜍后肢时,可见血管收缩,灌注家兔耳、肾及肠也见到血管收缩现象,作用稍弱。其降压作用不受切断迷走神经的影响,却能被事先注射阿托品而显著削弱,此外还有抗肾上腺素作用。有报道益母草能兴奋呼吸中枢。 益母草素对神经肌肉标本有箭毒样作用,对麻醉兔静脉注射可引起尿量增加,高浓度能引起溶血。益母草的水煎剂在试管内可抑制皮肤真菌生长。益母草毒性很低。以益母草浸膏饲喂孕兔,虽引起流产,但对体温、呼吸、心率皆无影响,也无其它中毒现象。 小鼠静脉注射半数致死量是572.2±37.2毫克/千克。由于其毒性低,而作用强度不及麦角制剂,故临床应用时应适当增加剂量。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