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白薇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白薇 中药名。 出《神农本草经》。别名: 伞形花序腋生,小花梗短,下垂,密被细柔毛;花黑紫色,直径约1~1.5厘米;花萼5深裂,裂片披针形,外侧密被细柔毛;花冠5深裂,裂片卵状长圆形,先端钝,外侧疏生黄褐色细柔毛;副花冠5裂,裂片椭圆形,上部围绕于蕊柱顶端,与蕊柱几等长,下部与花丝基部相连;雄蕊5,上部与雌蕊合成蕊柱;雌蕊由2心皮组成,两心皮略连合,子房上位,花柱四周有短柔毛,柱头位于蕊柱下。蓇葖果角状,纺锤形,长5~8厘米,宽约1.5厘米。 种子多数,卵圆形,有狭翼,先端有白色长绵毛。花期5~7月。 果期8~10月,生长于山坡或树林边缘。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形态与直立白薇相似,惟茎上部为蔓生,被短柔毛,叶片卵形或椭圆形,花较小,直径约1厘米,初开时黄绿色,后渐变为黑紫色。生于山地。分布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安徽等地。 早春、晚秋均可采收,以秋季采收为佳。采掘后,除去地上部分,洗净,晒干。 干燥根茎类圆柱形,略横向弯曲,呈结节状,长约1.5~5厘米,直径约0.5~2厘米;表面灰棕色至棕色;质坚脆,易折断,断面略平坦,类白色。根呈细圆柱状,有时弯曲或卷曲,丛生于根茎上,形如马尾,长约10~20厘米,直径约1~2.5毫米,表面黄棕色,有细纵皱。质脆,易折断,折断时有粉飞出。断面略平坦,类白色至浅黄棕色,皮部发达,木部很小,仅占直径1/3。 气微弱,味苦。以根色黄棕、粗壮、条匀、断面白色实心者为佳。 主产山东、辽宁、安徽。拣净杂质,除去茎苗,洗净,稍浸,润透,切段,晒干。味苦咸、性寒。入肺、胃、肾经。清热,凉血。治阴虚内热,风温灼热多眠,肺热咳血,温疟、瘅疟,产后虚烦血厥,热淋,血淋,风湿痛,瘰疬。内服:煎汤,4.5~9克;或入丸、散。 ❷ 治肺结核潮热:白薇3钱,葎草果实3钱,地骨皮4钱,水煎服。 ❹ 治妇人遗尿,不知出时:白薇、芍药各1两。上2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日3(《千金方》)。 ❻ 治肺实鼻塞,不知香臭:百部2两,款冬花、贝母(去心)、白薇各1两。上为散,每服1钱,米饮调下(《普济方》)。 ❼ 治金疮血不止:白薇末贴之(《儒门事亲》)。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