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白萆薢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白萆薢 【名称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概况】: 异名 萆薢(《纲目》),白菝葜、金刚藤、刺萆薢、花萆薢(云南)。 基源 为百合科菝葜属植物马钱叶菝葜的根状茎。 原植物 马钱叶菝葜Smilax lunglingensis Wang et Tang(Smilaxsiderophylla Hand,-Mazz,) 历史 萆薢之名首载于《本经》。《别录》云:“萆薢生真定山谷。”该二书所言的萆薢实系薯蓣科植物穿龙薯蓣。后来诸家本草多有论述,但品种不一。《纲目》开始将萆薢局限于本种,云:“叶如菝葜而大如薢,其根长硬,大者如商陆而坚,今人皆以土茯苓为萆薢,误矣。”按其描述虽似仍难判断萆薢为哪种植物,但可推知其为菝葜属植物。但从《植物名实图考》中所附的两幅萆薢图之一来看,与马钱叶菝葜基本相同。 形态 攀援灌木。 茎通常疏生刺。 叶厚革质,椭圆形、卵状椭圆形至圆形,长5~11cm,宽3~9cm,先端通常微凸,有时近渐尖,基部近圆形,主脉3条较明显,网状支脉不明显;叶柄长2~3cm,无鞘或鞘很狭,通常在中部具卷须,脱落点位于上部。伞形花序通常2~4个排成长不超过5cm的短圆锥花序,较少单个腋生,每个伞形花序具20余朵花;花序著生点上方有一枚与叶柄相对的鳞片(先出叶);总花梗长3~10(~15)mm,基部有披针形的苞片;花序托稍膨大,近球形;花黄色;雄花外花被片长约6mm,宽约2mm,内花被片宽约1mm;雄蕊与花被片等长;雌花比雄花小,具3枚退化雄蕊。 浆果直径5~6mm,熟时黑色。花期3~4月,果期8~10月。(图见《中国植物志》.第15卷.231页.图版75:4-5)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1800~2700m的林下,灌丛中或河谷、山坡阴湿地。 分布于云南。 。【药性】: 性味 辛、微苦,平。 ❶ 《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涩、微苦,平。” 归经 《云南抗癌中草药》:“归肝、肾经。” 功效 祛风除湿,清热利尿,淋浊,白带,肿瘤。 主治 风湿筋骨疼痛,肠炎,痢疾,小便不利。 ❶ 《昆明常用草药》:“祛风湿,利尿。治风湿性筋骨疼痛,小便短少,淋浊。” 喉癌,肺癌,胃癌,结肠癌,膀胱癌,前列腺癌,骨肉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 。【临床应用】:单方应用 《全国中草药汇编》:“治风湿关节痛,小便不利:白萆薢9~15g,水煎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