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白药子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白药子 【概况】: 异名 金线吊乌龟(《植物名实图考》)。 基源 为防己科千金藤属植物头花千金藤的块根。 原植物 头花千金藤Stephania cepharantha Hayataex Yamamoto(S.disciflora Hand.-Mazz.),又名独脚乌桕(广东)、铁秤砣(江西),金线(丝)吊蛤蟆(浙江)。 历史 “白药”始见于《唐本草》。 按《证类本草》卷九引《图经本草》,其图有三种白药,其中有:“江西出者叶似乌桕,子如绿豆,至八月;其子变成赤色。”此与今之防己科白药子相符。所附临江军(今江西清口县西南)白药图亦与本种相似。 《植物名实图考》以金线吊乌龟载入:“蔓生,细藤微赤,叶如小荷叶而后半不圆,末有微尖,长梗在叶中,似金莲花叶。附茎而细红白花,结长圆实,如豆成簇,生青、熟红黄色,根大如拳。 ”其描述和图均与防己科白药子相同。且本种在中国大部分地区作白药子用,销售最广,因此,防己科的白药子应为白药子之正品。至于历代本草记载的其它几种白药,大体与现今白药子中的异物同名品类似。又《植物名实图考》金线吊乌龟条载:“按陈藏器云,又一种似荷叶,叶如钱许(大),亦呼为千金藤,当即是此。患齿痛者,切其根贴牙龈上即愈。”故《本草拾遗》的千金藤有数种,而吴其 本品为较常用中草药。主产于湖南、浙江、销全国大部分地区;此外,江苏、安徽、江西、福建、广东、广西等地亦产,多自产自销。 形态 多年生缠绕性落叶藤本。块根肥厚,椭圆形或呈不规则块状,长3~10cm,直径2~5cm。老茎下部稍木质化,略带紫色。 叶互生;叶柄盾状著生,长4~10cm;叶片圆三角形或扁圆形,长5~9cm,宽与长近相等或较宽,顶端常具小突尖,基部楔形或微凹,全缘或微呈波状,下面粉白色,两面无毛,具掌状脉5~9条。 花雌雄异株,约20朵花组成头状聚伞花序;雄花序总梗长1~2cm,数个头状聚伞花序排成总状,花萼及花瓣各3~6片;雄蕊6,花丝合生成柱状,花药环生成圆盘状,花药横裂;雌花序各梗只一个头状聚伞花序;花萼及花瓣各3~5片。核果球形,熟时紫红色;内果皮坚硬,呈扁平马蹄形,直径4~5mm,背部具疣状突起和槽纹。花期6~7月,果期8~9月。 (图见《中药志》.第2册.第2版.93页.图79) 生境与分布 生于肥沃湿润的草丛及灌木林中,或山坡、路旁阴处,以石灰岩地生长较盛。分布于江苏、安徽、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贵州。 。【生药】:采集 秋、冬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切厚片,干燥。 药材主产于湖南、浙江。 鉴别 性状 本品为不规则的片块,直径2~7cm,厚0.2~1.5cm;外皮暗褐色,有皱纹及须根痕,切面类白色或灰白色,可见维管束斑点,有的略呈环状排列。 质硬而脆,断面显粉性。气微,味苦。以片大、断面色白、粉性足者为佳。 显微 块根的横切面:木栓层为8~10余列木栓细胞。靠近栓内层处有少数单个或2~4个成群的石细胞,长径60~90μm,短径28~52μm。薄壁细胞内含草酸钙细小方晶、针晶或棒状结晶。 中柱占根的大部分,为三生构造,有多数外韧型维管束,排列成1~4个同心环,中央的木质部束较大,导管旁有多数纤维束及少数管胞。 本品薄壁细胞含多数淀粉粒,单粒圆形、椭圆形、盔帽形,直径2.8~17μm,脐点点状或裂缝状,复粒由2~3个分粒组成;中柱薄壁细胞含少数细小方晶及棒状结晶。 (图见《中药志》.第2册.第2版.图80) 理化 取样品粉适量,按“地不容❷ ”项方法进行薄层色谱。(图见《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图40) 加工炮制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干燥。 贮藏 置通风于干燥处,防蛀。 。【化学】:含酚性生物碱约2.5%,非酚性生物碱1.75%。 从中分离出头花干金藤碱(Cepharanthine)(1)、头花千金藤酚碱(Cepharanoline)、头花千金藤胺碱(Cepharanine)、轮环藤碱(Cycleanine)、异粉防己碱(Isotetrandrine)、小檗胺(Berbamine)、高阿莫林(Homoaromoline),水溶性部分含有与木兰碱(Magnoflorine)、轮环藤酚碱(Cyclanoline)相对应的斑点[1~3]。还有粉防己碱、三叶防己碱。 新近分出头花藤吗啡碱(Cepharmorphinanine)(2)、华木防己碱(Sinocoluline)、青藤碱(Sinomenine)、异紫堇定碱(Isocorydine)、及生物碱FK-3000等[4,5]。 参考文献 [1]药学杂志(日) 1969;89∶1678 [2]药学杂志(日) 1967;87∶1203 [3]CA 1953;47∶5011c [4]邓京振博士论文,中国药科大学,1992 [5]Phytochemistry 1992;31 in press. 。【药理】:❶ 解毒作用 头药千金藤碱对乙醇中毒有解毒作用;对小鼠因四氯化碳中毒而引起的死亡,有延迟作用,且较甲硫氨酸或葡萄糖醛酸更优[1]。 对毒蛇蛇毒有保护作用[2,3],对破伤风、白喉、肉毒杆菌的外毒素及河豚毒素对小鼠或豚鼠的致死,也有某些保护作用[4]。 异粉防己碱对人体鼻咽癌(KB)细胞毒作用很强[5]。顶花防己碱对环磷酰胺引起的小鼠白细胞减少、Co60γ射线照射引起的犬白细胞减少、苯引起的大鼠白细胞减少,均有保护作用;正常大鼠服用后,可使外周血象中白细胞增加一倍[[8]。 国内临床试用防治放疗、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或其它低白血球病,收到了较好的疗效[9~11]。 轮环藤碱衍生物也有肌松、降压作用[14]。高阿莫林碱iv 1~4mg,对血压正常的麻醉犬、降压范围为0~20mmHg[15]。三叶木防己碱也有降压作用[16]。 异粉防己碱的抗炎作用与保太松相当[19]。三叶木防己碱给大鼠po 100mg/g,也有相同作用[20]。 ❺ 其它作用 头花千金藤碱的对胶原引起的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能抑制由溶血卵磷脂引起的红血球K+渗散[21]。白药子中所含生物碱体外试验还有抗结核、抗麻疯、抗真菌等作用。 毒性 头花千金藤碱ip小鼠LD50为260mg/kg[8]。异粉防己碱的LD50小鼠ip为160、大鼠ip为2700,po为6400mg/kg[19]。 三叶木防己碱的最小致死量在家兔iv为50、sc为150,小鼠sc为500~1000mg/kg[22]。 参考文献 [1]医学中央杂志(日) 1956;127∶660 [2]医学中央杂志(日) 1956;127∶659 [3]CA 1978;89∶174738c [4]医学中央杂志(日) 1955;117∶145 [5]Chem Pharm Bull 1976;24(10)∶2413 [6]CA 1980;93∶61432j [7]CA 1977;87∶146483c [8]中草药通讯 1978;9(9)∶26 [9]中草药通讯 1978;9(9)∶29 [10]中草药通讯 1975;(5)∶10 [11]药学学报 1979;14(10)∶612 [12]药学杂志(日) 1967;87∶1203 [13]中华医学杂志 1949;35(6)∶239 [14]中国药理学报 1980;1(1)∶17,23,27,1981;2(3)∶160,1981;2(4)∶223 [15]J Nat Prod 1976;39(4)∶204 [16]陕西新医药 1981;10(6)∶55 [17]医学中央杂志(日) 1952;99∶96 [18]CA 1953;47∶5011d [19]CA 1970;73∶43657u [20]生药学杂志(日) 1974;28(9)∶96 [21]CA 1981;95∶90917z [22]中药研究文献摘要,1820-1961.科学出版社,1975∶620,CA 1937;31:8030 。【药性】: 性味 苦、辛,凉。 有小毒。 ❶ 《药性论》:“苦。” 归经 脾、肺、肾经。 ❶ 《滇南本草》:“入脾、肺、肾三经。” 功效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散瘀止痛。 主治 咽痛喉痹,咳嗽,吐血,衄血,咳血,腮腺炎,肝炎,急性胃肠炎,痢疾,阑尾炎,风湿痹痛,肾炎水肿,热毒痈肿,瘰疬,跌打损伤,毒蛇咬伤。 ❶ 《药性论》:“治喉中塞热,噎痹不通,胸中隘塞,咽中常痛。” ”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入丸、散。 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撒。 使用注意 脾胃虚寒者慎用。 ❶ 《本草经疏》:“凡病虽有血热吐衄等证,若脾胃素弱,易于作泄者勿服。”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❶ 白药子散(《宣明论方》)治疳眼赤烂,目生翳膜,内外障疾,小儿吐痢:白药子30g,甘草15g。 上药为末,用猪肝1叶,劈开掺药15g,水300ml,煮熟,食后服。 将三汁混合,令沸,每以100ml入熟水20ml,加白药子末4g,搅匀,食后温饮之。 ❹ 铁军散(《普济方》)安胎:白药子30g,白芷15g,为末。每服6g,紫苏汤调下。 或胎热烦闷,入砂糖少许煎服。 ” 单方应用 ❶ 《经验良方》:“治衄血不止:红枣、白药子(各烧存性)等份。为末、糯米饮服。 或煎汤洗鼻,频频缩药令入。 ” 缪希雍《本草疏经》:“白药,味辛,《本经》云:气温,《日华子本草》云:冷,当是辛寒之药无疑,故无毒而能解毒。金疮出血过多必发热,热则作痛,不得生肌矣,凉血清血,则其痛自止,肌自生也。又《药性论》、《日华子本草》二条所主,皆解热散结之功,则其为寒明矣。”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