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白茅花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白茅花 【概况】: 基源 为禾本科白茅属植物白茅的花序。 原植物 白茅Imperata cylindriiea(L.)Beauv.var.major(Nees)C.E.Hubb.ex Hubb.et Vaughan(1.koenigu var.major(Nees) 历史 本品始载于宋《日华子本草》,此后明李时珍《纲目》也有记载。 余项参见“白茅根”条。 。【生药】:采集 4~5月花盛开前采收,摘下带茎的花穗,晒干。 药材主产于江苏、浙江。 鉴别 花穗圆柱形,长5~20cm,小穗基部和颖片密被细长丝状毛,占花穗的绝大部分,灰白色,质轻而柔软,如棉絮状,小穗黄棕色,介于细长丝状毛中,不易脱落;外颖矩圆状披针形,膜质;雌花花柱2裂,裂片线形,裂片上著生黄棕色毛;花序梗圆柱形,青绿色。气微,味淡。以穗长、洁白、花序梗短者为佳。 贮藏 置干燥处,防压。 。【化学】: 花中含有氨基酸,有胱氨酸、赖氨酸、组氨酸、谷氨酸、天冬酰胺、精氨酸、甘氨酸、丙氨酸、脯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还有许多种微量元素。 参考文献 Philipp J Sei 1980;109∶37 【药理】: 家兔每日ig水煎剂0.5g/kg共服3d,服药的d5起,凝血和出血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作用可维持数天[1],并能降低血管通透性[2],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因此有止血作用[3]。 参考文献 [1]河南医学院学报 1959:(5):29 [2]河南医学院学报 1959;(5):31 [3]中药药理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213 【药性】: 性味 甘,微凉。 ❶ 《新修本草》:“甘,温。” 归经 《江苏药材志》:“入肺经。” 功效 止血,定痛。 主治 衄血,吐血,咯血,外伤出血,灸疮不合,刀箭金疮。 ❶ 《新修本草》:“主衄血,吐血,灸疮。”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罨敷或塞鼻。 。【临床应用】:食疗 《泉州本草》:“治鼻衄:白茅花15g,猪鼻1个。同炖约1小时,饭后服。” 【医药家论述】: 《本经逢原》:“茅花色白轻虚,力能上升入肺,散热止衄。”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