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白硇砂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白硇砂 【概况】: 异名 狄盐(《日华子本草》),北庭砂(《四声本草》),气砂(《图经本草》),淡硇砂(《中药志》),盐硇砂(《中药材手册》)。 基源 白硇砂为氯化物类石盐族的矿物。白硇砂正品为硇砂。 原矿物 硇砂Salammonire(Sal-Ammoniiac)主含氯化铵(NH4C1)。 历史 白硇砂原名硇砂,始载于《唐本草》。 李时珍释其名曰:“硇砂性毒。服之使人硇乱,故曰硇砂。”苏恭曰:“硇砂出西戎,形如牙硝,光净者良。”苏颂云:“西戎来者颗块光明,大者如拳,重三、五两,小者如指面,入药最紧。”李时珍云:“硇砂亦消石之类,乃卤液所结,出于青海(指青海湖,在青海省东北部,大通山,日月山,青海南山间),与月华相射而生,附盐而成质,虏人采取淋炼而成。状如盐块,以白净者为良。其性至透,用黝罐盛悬火上则常干,或加干姜同收亦良。若近冷及得湿,即化为水或渗失也。 ”综上所述,就其形态,颜色、物理性质、产状等多方面对照来看,均与矿物硇砂(NH4C1)相吻合。另据千金方记载:“蝎虿叮螫,水调硇砂涂之,立愈。”现常用氨水涂的效用一致。 故认为古代正品硇砂应为矿物硇砂(NH4C1),即中药材白硇砂。 现常用人工合成品。《中国药典1963年版》将白硇砂列为硇砂的副名。 形态 硇砂晶体一般呈柱状、粒状、纤维状。集合体呈不规则块状。白色或灰色。透明,玻璃光泽;半透明,乳状光泽。硬度1.5~2,性微脆。密度1.52g/cm3。 加热升华。易溶于水与甘油。 生境与分布 多产于火山附近,为火山喷气凝华产物,或火山熔岩的岩穴内。有时与煤或高碳质页岩、石盐伴生。 主产于甘肃、青海、新疆。 。【药性】:性味 咸、苦、辛,温。 有毒。 ❶ 《药性论》:“酸、咸,有大毒。” 归经 入肝、脾、胃经。 ❶ 《玉楸药解》:“入足太阴脾、手太阴肺经。” 功效 消积软坚,破瘀散结。 主治 ” 用法用量 内服:入丸、散,0.3~0.9g。外用:研末点、撒或调敷,或入膏药中贴,或化水点涂。 使用注意 体虚无实邪积聚及孕妇忌服。 ❶ 《药性论》:“畏浆水。忌羊血。能腐坏人肠胃。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