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白浊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白浊 病证名。 浊证之一。指以尿液浑浊,白如泔浆,或夹凝块,或小便时尿道口有白色滑腻之物排出为特征的一种疾患。 出《诸病源候论·虚劳小便白浊候》。 白浊又称溺白。 临床上根据白浊来源的不同,又分为尿浊和精浊。其中白浊来源于溺窍的为尿浊,来源于精窍的为精浊。若白浊为血色则为赤浊,但临床可赤白相兼。白浊的病因多由外感湿邪郁积化热,或饮食劳倦伤脾,或禀赋不足,劳损伤肾而致。 以下焦湿热,脾气虚陷,肾阴亏虚,肾阳不固为主要病机。临床上白浊病应与膏淋相鉴别:膏淋亦见小便混浊如米泔,或如脂膏,但有明显的排尿疼痛。 故与本病不同。辨证论治:临床上湿热下注者,或尿道口流出糊状白色浊物,茎中灼热感,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 治宜清热利湿,分清化浊。方选程氏草薢分清饮加减。脾虚气陷者,症见小便如米泔,或如乳浆,或夹凝块,神疲体倦,病程缠绵,遇劳即发,面色少华,舌淡苔白,脉虚弱。治以健脾升阳,益气固摄。 方选补中益气汤加减。肾阴虚损者,症见小便浑浊,或浊如膏糊,或赤白相兼,形体消瘦,烦热口干,头晕耳鸣,潮热盗汗,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滋阴补肾,固摄下元。方选知柏地黄丸加减。肾阳不固者,症见小便浑浊。 色白如膏脂,腰膝酸痛,面色无华,形寒肢冷,舌淡胖大,边有齿痕,脉沉细迟。治宜温阳补肾,化浊固精。方选金匮肾气丸加减。 现代研究:本病的小便浑浊如米泔之症与乳糜尿相似。一般认为乳糜尿初起以实证为多,病机表现以湿热毒邪下注膀胱,下焦气机不利,清浊相干,脂液下流而成。故应以下焦湿热论治,清热利湿,通利膀胱为治则。日久不愈则脾肾亏虚,多表现中气不足,肾虚不固,或脾肾阴虚,脾肾阳虚几种类型。 治以补虚为主,采用益气健脾,升清降浊为治则。近年来有人采用以中医辨证施治。 结合口服西药海群生治疗乳糜尿,取得较好疗效。见尿浊、精浊条。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