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白果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白果 【概况】: 异名 银杏(《日用本草》),鸭脚子(《纲目》),公孙树(《汝南圃史》)。 基源 为银杏科银杏属植物银杏的种子。银杏为中国特产的单科单属单种植物,是中生代孑遗的珍贵树种。 原植物 银杏Ginkgo biloba L. 历史 本品始载于元代《日用本草》。《纲目》载:“银杏,生江南,树高二三丈,叶薄,纵理,俨如鸭掌形,有刻缺,而绿背淡,二月开花成簇,青白色,……一枝结子百十,经霜乃熟烂,去肉取核为果。”所述及附图均指本种。 形态 落叶乔木,高可达40m。 枝有长枝与短枝。叶在长枝上螺旋状散生,在短枝上簇生;叶片扇形,有长柄,淡绿色,无毛,柄长3~10cm,有多数2叉状并列的细脉;上缘宽5~8cm,中央呈2浅裂或深裂,有时为浅波状。 花单性,雌雄异株,稀同株。球花生于短枝顶端的鳞片状叶的腋内:雄球花成 种子核果状,椭圆形至近球形,长2.5~3.5cm,径约2cm;外种皮肉质,有白粉,熟时淡黄色或橙黄色;中种皮骨质,白色,具2~3棱;内种皮膜质,胚乳丰富。花期3~4月,种子9~10月成熟。 (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1册.286页.图571)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500~1000m酸性黄壤,排水良好地带的天然林中,为喜光树种。中国北自沈阳、南达广州、东起华东、西南至贵州、云南都有栽培。 。【生药】:栽培 宜温暖向阳环境,适于深厚、肥沃、疏松而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栽种。 用种子繁殖,于春季、秋季播种。播前先将种子用湿砂埋藏处理,播时取出,按行距33cm开沟条播,深约7cm,每隔10~13cm株距播种1粒,每亩用种子量20~25kg,播后覆土,保持土壤湿润。幼苗出土后,结合松土除草,追施人畜粪水1次,保持田间清洁。 培育2~3年即可移栽。亦可在早春,挖取母树蔸旁萌生的蘖生苗分株繁殖。移栽均在3~4月进行,按行株距各5~7m穴栽,每穴栽1株,为加速植株生长,提早结果或调节雌、雄株比例,可采用嫁接法,其方法与一般果树相同。 移栽后,每年春季和秋末,均须用厩肥、人畜粪、堆肥等开沟环施,并行培土壅根。 采集 10~11月采收成熟种子,堆放地上或浸入水中,使肉质外种皮腐蚀,或捣去外种皮,洗净,晒干。 药材主产于广西、四川、河南、山东、湖北、辽宁。 鉴别 性状 除去外种皮的种子倒卵形至椭圆形,长1.5~2.5cm,宽1~2cm;表面乳白色至淡棕黄色,光滑,微有细皱纹,顶端渐尖,基部钝,有1~2个圆点状突起,边缘有2或3条棱线;中种皮骨质,内种皮膜质,种仁宽卵形或椭圆形,一端淡棕色另端金黄色,横断面外层黄色,内层淡黄色或淡绿色,粉性,中间有空隙。气微,味甘、微苦。以外壳色白、种仁饱满、断面色淡黄者为佳。 显微 中种皮为5~6层石细胞类圆形成或长圆形,壁厚;内种皮为1~2层薄壁细胞,有的壁上具孔纹或细网,内含棕红色物质.胚乳细胞多角形,富含淀粉粒。粉末深绿色。主要特征: ❶ 中种皮石细胞,类圆形,长圆形,长70~100~260μm,宽27~50~70μm,壁厚,孔沟清晰。 细胞排列紧密,胞腔内充满棕红色物质,有时可见到壁上具有孔纹或细网纹并微木化的长形细胞或类圆形细胞,常数个相连,长160~240μm,宽33~100μm。 (图见《中药志》.第3册.第2版.图187) 加工炮制 常用炮制品有白果仁和熟白果。 ❶ 白果仁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硬壳。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化学】: 种子含少量氰甙、赤霉素(Gibberellin)和动力精样(Cytokinin like)物质,内胚乳中还分离出两种核糖核酸酶。 一般组成为:蛋白质6.4%、脂肪2.4%、碳水化合物36%、Ca10mg%、P 218mg%、Fe 1mg%、胡萝卜素320μg、核黄素50μg%,以及多种氨基酸。 外种皮含有毒成分白果酸(Ginkgolic acid)、氢化白果酸、氢化白果亚酸、白果酚(Bilobol)和白果醇(Ginno1)以及天门冬素、甲酸、丙酸、丁酸、辛酸、二十九烷醇-10等。 参考文献 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684 。【药理】:❶ 抗菌作用 白果肉、白果汁、白果酚,尤其是白果酸,体外试验对人型结核杆菌和牛型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1,3]。 白果提取物150~200mg/(kg·d)ig对感染人型结核杆菌的豚鼠有明显的治疗作用[4],油浸白果之果浆含有抗菌成分对若干种革兰氏阳性及阴性细菌均有作用,对结核杆菌作用极显著,此抗菌成分经加热85℃,则对大肠杆菌失去作用,而经100℃ 30min,对结核杆菌仍有抑制生长的作用[2]。白果水浸出液(1∶2)在体外对堇色毛癣菌、奥杜盎氏小芽胞癣菌、星形奴卡氏菌等7种皮肤真菌表现为抑制作用[5]。 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以豚鼠最为明显,其次是大鼠和兔,大鼠下肢灌流实验表明,白果二酚有组胺释放作用,引起毛细管通透性增加,导致水肿,此作用可为扑尔敏所对抗[7]。 毒性 给小鼠饲以大量白果粉或每日给豚鼠ig白果肉粗提物酸性成分150~200mg/kg,共60d,可出现食欲不振,体重减轻,不等程度的肝损害,肾小球肾炎,其至死亡[4,9],白果酸有溶血作用[8]。白果仁所含的中性成分,小鼠sc6mg/kg可引起惊厥和死亡[10]。 参考文献 [1]上海第一医学院学报 1957;(2)∶117 [2]中华医学杂志 1950;36(2)∶549 [3]Chin Med J 1950∶68(5,6)∶169 [4]科学通报1954;(6)∶43[5]中华皮肤利杂志 1957;5(4)∶286 [6]医学资料(中国人民解放军230医院) 1973;(1)∶14 [7]CA 1966;65∶7861 [8] Medicinal and poisonous plante of southem and Eastern Alrica.2ed.Pudoc Wageningen,1962∶456a [9]上海第一医学院学报 1957;(1)∶39 [10]Chin Med J(Chongtu ed)1943;61A∶171 。【药性】: 性味 甘、苦、涩,平。 有毒。 ❶ 《饮膳正要》:“甘、苦。” 归经 肺经。 ❶ 《纲目》:“入肺经。” 功效 敛肺,定喘,止带浊,缩小便,疗疮癣。 主治 哮喘,痰嗽,白带,白浊,遗精,遗尿,淋病,尿频,疥疮,体癣,阴虱,下疳。 ❶ 《三元延寿书》:“生食解酒。”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10g;去壳捣碎,入丸、散,外用:适量,捣敷。 使用注意 多食、生食易中毒。凡有实邪者忌服。 ❶ 《日用本草》:“多食壅气中风。小儿多食昏霍,发惊引疳。 同鳗鱼食患软风。” ” 配伍应用 ❶ 配麻黄、甘草,治哮喘痰嗽。 ❷ 配黄芩、桑皮,治肺热而痰多气喘者。 ❹ 配芡实、黄柏,治带下黄色属湿热证。 ❺ 配益智仁、萆 方选和验方 ❶ 定喘汤(《摄生众妙方》)治齁喘:白果21枚(去壳咂碎,炒黄色),麻黄9g,苏子6g,甘草3g,款冬花9g,杏仁4.5g(去皮尖)桑皮9g(蜜炙),黄芩4.5g(微炒),法制半夏9g(如无,用甘草汤泡7次,去脐用)。上用水600ml,煎400ml,作2服,每服200ml,不拘时。 ❷ 《全国中草药汇编》:“治带下清稀,腰酸腿软:炒白果、椿根白皮、乌贼骨、山药各12g。水煎服。” 单方应用 ❶ 《证治要诀》:“治诸般肠风脏毒:生银杏49个,去壳膜,烂研,入百药煎末,丸如弹子大,每服3丸,空腹细嚼米饮下。” ” ” 食疗 ❶ 《濒湖集简方》:“治赤白带下,下元虚惫:白果、莲肉、江米各15g。为末,用乌骨鸡1只,去肠盛药煮烂,空腹食之。” ” ❶ 银杏鸡丁(《民间方》)治年老咳嗽,哮喘,小便频数及崩漏:嫩鸡肉500g,银杏200g,鸡蛋2个,调料等。 。【医药家论述】: 李时珍《纲目》:“银杏,宋初始著名,而修本草者不收,近时方药亦时用之。其气薄味厚,性涩而收,益肺气,定喘嗽,缩小便,又能杀虫消毒。然食多则收令太过,令人气壅胪胀昏顿。 故《物类相感志》言银杏能醉人,而《三元延寿书》言昔有饥者,同以白果代饭食饱,次日皆死也。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