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白常山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白常山 【名称出处】:李承祜《药用植物学》 【概况】: 基源 为茜草科玉叶金花属植物玉叶金花或展枝玉叶金花的根。 玉叶金花属全世界约200种,中国约33种。 原植物 玉叶金花Mussaenda parviflora Miq.。 展枝玉叶金花Mussaenda divaricata Hutch 形态 常绿蔓状小灌木,高可达5m。小枝被柔毛。 叶膜质或薄纸质,对生,具柄,卵状长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4~8cm,宽2~4cm,顶端渐尖,基部截平或稍偏斜,上面深绿色,有疏白色柔毛,下面淡绿色,密被白色柔毛,叶脉在下面隆起;托叶2深裂,披针形或线形,伞房花序顶生;萼5深裂,裂片线形.密被白色柔毛。常有1~2枚扩大成叶状,广卵形或圆形,长约3.5cm,白色;花冠金黄色,漏斗状,长2~3cm,花冠裂片5,卵形;雄蕊5枚;花柱1枚,柱头2。 浆果球形,鸟紫色,径7~8mm。花期初夏。 (图见《中药大辞典》.上册.236页,1460条图) 生境与分布 生于山坡林中或山谷溪边。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四川。 展枝玉叶金花与玉叶金花的区别是:落叶小灌木,高约1m。叶长圆形,长7.5~11cm,宽4~5cm,上面无毛,侧脉较疏,6~8对。 花期夏季。(图见《中药大辞典》.上册.736页.1460条图》生于山谷溪边或山坡林中。分布于福建、湖北、广西、四川、云南。 。【生药】: 采集 8~10月采挖,除去根须及泥土,晒干。 药材产于四川、广西、福建。 鉴别 根圆柱形,粗直而长,或不规则弯曲,侧根多数,并有很多细根;表面灰棕色,有不规则纵横裂纹,断面有白心,皮部厚,新鲜时富有粘质。 气特异,味苦,有毒。 加工炮制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以水润透,切片,晒干。 亦有用姜汁炒焦后用。 贮藏 置干燥处,防蛀。 。【药性】:性味 《四川中药志》:“甘、淡,凉。” 功效 清暑,利湿,截疟。 主治 中暑,暑湿腹泻,下焦湿热,小便不利,疟疾。 ❶ 李承祜《药用植物学》:“治疟。”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9g。 。【临床应用】:方选和验方 《四川中药志》:“治疟疾发寒热:白常山、散寒草、乌梅、牛膝、野烟、藿香各9g。水煎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