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白叶藤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白叶藤 【概况】: 异名 蜈蚣草、篱尾蛇(广西),红藤仔、淋汁藤、飞杨藤(广东)。 基源 为萝縻科白叶藤属植物白叶藤的全株。白叶藤属全世界约12种,中国约2种。 原植物 白叶藤Cryptolepis sinensis(Lour.)Merr.(Pergularia sinensis Lour.),又名蜈蚣草、篱尾蛇(广西)。 形态 柔弱木质藤本,具乳汁。 小枝通常红褐色,直径约1mm,无毛。叶长圆形,长1.5~6cm,宽0.8~2.5cm,两端圆形,顶端具小尖头,无毛,叶面深绿色,叶背苍白色;侧脉纤细,每边5~9条;叶柄长5~7mm。 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比叶为长;花蕾长圆形,顶端尾状渐尖;花萼裂片卵圆形,长约1mm,花萼内面基部有10个腺体;花冠淡黄色,花冠筒圆筒状,长约5mm,花冠裂片长圆状披针形或线形,比花冠筒长2倍,向右覆盖;副花冠裂片卵圆形,生于花冠筒内面;花粉器匙形,粘于柱头上;心皮离生,无毛,花柱短,柱头宽圆锥状。蓇葖长披针形或圆柱状,长达12.5cm,直径6~8mm,种子长圆形,长约1cm,宽约2cm,棕色,顶端具白色绢质种毛。 花期4~9月,果期6月~翌年2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3册.463页.图4879) 生境与分布 生于丘陵山地灌丛中。分布于台湾、广东、广西、贵州、云南。 。【化学】: 含强心甙成分白叶藤甙(Cryptalepisin)[1]。还有醋酸钠、原儿茶酸钠、白叶藤碱(Buchananine)[2,3]。 参考文献 [1]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1183 [2]中草药通讯 1979;10(2)∶34 [3]phytochemistry 1978;17(11);2047 【药性】: 性味 微苦、辛,凉。 有小毒。 ❶ 《南湖公园园林中草药植物名录》:“微苦、辛,凉。有毒。” 功效 清热止血,散瘀止痛,解毒消肿。 主治 肺结核咯血,肺热咳血,胃出血,跌打损伤,刀伤,疥疮,溃疡肿毒,毒蛇咬伤。 ❶ 《广西药用植物名录》:“强壮补益,凉血败毒,通乳,治蛇伤,跌打,刀伤,疮疥。”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鲜品9~15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❶ 《全国中草药汇编》:“治肺结核咯血,肺热咳血,胃出血:白叶藤250g捣烂,冲蜜糖适量,取汁内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