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登崑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登崑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 【集校】: 《文选》陈本:登崐崘兮飱玉英,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 《文选》尤本:登崑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 《文选》六臣本:登崐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校语:(食)五臣本作飱。 洪兴祖:登崑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 校语:崑仑,一作崐崘。食,一作飡。 一云:同寿齐光。一云:比寿齐光。 朱熹:登崑仑兮食玉英,吾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 校语:比、齐,一皆作同。 黄省曾:同洪本。校语:一作比寿,一作齐光。 明繙宋本:同洪本。校语亦同。 朱多煃:同洪本。校语同黄本。 汪瑗:同朱本。 毛晋:登崑仑兮食玉英,吾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 校语:宋板作比寿、齐光。 庄允益:同洪本。 刘师培:《山海经·西山经》郭注引同今本。 姜亮夫:登崑仑句,《山海经·西山经》郭注引同今本。崑仑,洪引一本作崐崘。寅按:此隶变也,实非殊字。 食,洪引一本作飡。寅按:二字义同。 同寿、同光,寅按王逸注云:“年与天地相敝,名与日月同耀”,是王本不作两同字。则作比寿、同光者爲是。 刘永济:朱本作比寿齐光,戴本作同寿齐光,同、比、齐义并相类,但二句複用一字,不如参互用之爲长,今从朱本。 吴孟复:以上诸语,闻一多谓爲《惜诵》错简。 然以“崔嵬”径接“哀南夷”,文气亦不甚属。今拟移“吾与”句于“被明月”句下,则前后均爲两韵,于楚词例合。 且好奇服、驾虬螭、游瑶圃、食玉英皆以表现幼好奇服、老而不衰的志操与精神,文义亦甚贯通。 蒋天枢:同尤本。校语:从一本作“比寿”“齐光”。。 【集释】: 王逸:犹言坐明堂、受爵位。 言己年与天地相敝,名与日月同耀。 郭璞:《西山 刘良:瑶圃玉英,皆美言之,言愿得及圣君游于平代,升清朝而食其禄也。 张铣:言若得值于此时,而我年德冀如是也。 洪兴祖:《尔雅》:西北之美者有崐崘,虚之璆琳琅玕焉。 《援神契》曰:玉英,玉有英华之色。《庄子》曰:吾与日月参光,吾与天地爲常。 朱熹:英,叶于姜反。登崑仑,言所至之高;食玉英,言所养之洁。 汪瑗:昆侖,山名,见《离骚》。玉英,谓玉之英华也。寿比天地,光齐日月,是又推言“居移气,养移体”之效验也。 此章言己所好服饰之奇异于世俗,而世俗溷浊无知己者,亦不因之而少有所变也。 方将乘灵物,从圣帝游寳所,益期所居所养之高洁也。夫屈子求知于古之圣人,而不求世俗之知者,非絶俗也。 彼世俗但知服艾以盈腰,苏粪壤以充帏,而此奇服则不知也。不知而求知之,是徇俗也。而强使知之,是邀名也。 虽然,屈子所好之奇服,乃古圣人之常服也,自溷浊之世而观之,以爲奇耳,是岂惊世骇俗诡异之奇哉?与天地比寿,与日月齐光,非谓生而不死也。其绵绵之寿与天地相比,炯炯之光与日月争齐者,亦惟吾道而已矣。彼世俗之庸庸碌碌,混混然与蠛蠓同起伏,与草木同朽腐,又岂能知清修之士,体道之人,芳名姱 此可与智者道,而不可与俗人语也。《淮南》曰:“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李白曰:“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可谓知言矣。 驾清虬以下至日月齐光,皆承上二句一气讲下,所谓高驰而不顾是也。登崑仑食玉英,与游瑶圃并看,皆承吾与重华句来。 此章大旨在寳璐截。上言奇服之好,自少至老而不变;下言不求知于世俗,而求知于圣人也。朱子分章皆非是。 陆时雍:崐崘,至高。玉英,至洁。天地比寿,日月齐光,所谓卓然高远,不与俗同者也。 黄文焕:所驰旣殊,所食亦异,天地日月,随所比并。原之自期得名兼得年矣,夫谁知比寿之始愿,卒以求死博齐光哉。齐光,起下蔽日重昏。所矢愿弥高,所遭逢弥单,善于相形。 王夫之:混一区宇,厝国祚于长久。 林云铭:所驰愈高,所得愈大,可以不朽。 世本不足顾也。已上自叙素行之端 张诗:玉英,玉液也。登崑仑之高山,食美玉之华英,而緜緜之寿,与天地比永。炯炯之光,与日月齐辉焉。岂与夫世之庸庸者,共生灭于覆载间也。 蒋骥:玉英,玉苗也,仙家採爲服食。首序己志行高洁。 屈复:比寿齐光,能不朽也。右一叚,言己之志行芳洁高远,世莫余知。 若从圣帝登崑仑,则能不朽。正与下独处山中相反也。 胡文英:食玉英,则益增其贞洁。吾之道,岂不可以比寿天地,齐光日月乎? 刘梦鹏:玉英,葢琼桨之类。 食玉英,吸粹精也。 天地比寿,言不朽。日月齐光,言有耀。 陈本礼:英,喻所处之高,所养之正。 此 胡濬源:名寿兼得,全作自负之语,真乃古之狂也。 王闿运:崑仑,怀王所客之地也。忠于先君,与同生死。 心光明如日月也。 徐英:自起句至此,言己之风 文怀沙:玉英,像美玉般的花朵。有人以爲是像花朵般的美玉。与日月兮齐光,和太阳月亮等量的光芒。(《屈原集》注) 高亨:玉英,玉树的花。 马茂元:英,是花朵。玉英,指玉的精华。这里用以代表最精美的非人间的食品,象徵最高尚的 姜亮夫:诸家释此三句,义多相得。然文义与下“哀南夷”不类,亦不能与冠剑并举联言。前后皆实有所切指之象,而此独以神奇缥渺出之,疑有错简,不能明矣。与天地二句,当从一本作“比寿、同光”,言年与天地相比,而德与日月同耀。 刘永济:此又以服 苏雪林:神仙园囿,花果皆如宝石闪射瓌丽之光芒,而其花可 ”(《列子·汤问》第五)洪补又引《庄子》:“吾与日月参光,吾与天地爲常。”战国时言神仙都有这样一套想法与説法。屈原在此处以神仙自居,所以説这样话了。——“日月同光”,朱本作“日月齐光”。是。 胡念贻:玉英,周拱辰《离骚草木史》説:“玉苗也,出锺山,仙人采爲服食。”蒋骥亦从此説。按:《尔雅·释木》:“华而不实谓之英”,卽不结果实的花叫英。 《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王逸注:“英,华也。”玉英就是玉花。《离骚》:“折琼枝以继佩”,“及荣华之未落兮,相下女之可诒”,琼枝有荣华(卽花),故玉亦有英。《山海经·西山经》:“黄帝乃取峚山之玉荣”,郭璞注:“谓玉华也。 ”玉英出自古神话,屈原用来表示高洁。周拱辰、蒋骥释玉英爲玉苗,谓爲仙人服食,把“固将愁苦而终穷”的屈原,説成求长生、想成仙的人,非是。 陈子展:《尚书·洪範》:惟辟玉食,臣无有玉食。《周官·玉府》:掌共(供)王之服玉。 王斋则共食玉。郑注:王斋则食玉屑。《山海经·西山经》:峚山多白玉,是有玉膏。其源沸沸汤汤,黄帝是食是享。 注引《河图玉版》:少室山有白玉膏,一服卽仙。俞正燮《癸巳类稿》:黄帝至夏至周至汉,皆食玉也。 古人又食桂。今或不食玉、不食桂,不得以今疑古。 按:上古食玉或是神话、传説,岂得全爲信史?虽然,今或犹有以玉屑、珍珠粉爲药物而服食之者。 吴孟复:玉英,此亦餐英饮露之意。 以服食之芳美喻志行之高洁。 蒋天枢:“与天地兮比寿”二句,託喻楚国帝业成就后远景。 汤炳正:以上第一段,爲时人对旣往自身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