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杏
中药名。 见《质问本草》。别名:白番杏、白红菜、白番苋、滨莴苣。 为番杏科植物番杏Tetragonia tetragonioides(Pall.)O.Ktze.的全草。 番杏,一年生草本,全体肉质多毛。茎疏分枝,下部偃卧,长达60厘米,成长后呈蔓状。叶互生,三角卵形或菱状卵形,长3~6厘米。钝头,全缘,嫩叶上有银色粉状物。花2朵腋生,黄色,花梗短;萼筒钟形,裂片4,广卵形,黄色;无花瓣;雄蕊9~16,花丝、花药均为黄色;子房下位,短倒卵形,3~8室,花柱与子房室同数,黄色,柱头先端呈乳头状。 坚果样核果,菱形,外围有宿萼变形的角状突起4~5个,内含种子数粒。 花期9~10月。野生或栽培。分布广东、福建、浙江、江苏、云南等地。 夏、秋间开花时采收,晒干。味甘、微辛,性平。清热解毒,祛风消肿。治肠炎,败血病,疔疮红肿,风热目赤。 内服:煎汤,45~90克。外用:捣敷。治胃癌、食道癌、子宫颈癌:番杏90克,菱茎120克,薏仁30克,马蹄决明12克。煎服(《本草推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