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生产力经济学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生产力经济学

研究生产力及其运动规律的经济学科。

生产力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的形成与生产力范畴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有直接关系;同时也反映了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需要。新中国诞生以后,为了适应发展生产力这一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要求,从50年代起,我国经济学界就对社会生产力构成因素和发展动力等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探索。60年代初期,根据“大跃进”以来的经验教训,经济学界一大批学者呼吁要重视对生产力运动规律的研究。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关于生产力的研究被扣上“唯生产力论”帽子受到批判,使这一学科遭到严重破坏,被迫中断。70年代后期以来,生产力经济学得到恢复和发展,发表了大量有关文章、专著,成立了一些研究生产力经济学的学会、团体,先后召开多次全国性学术讨论会。

生产力经济学以社会生产力的构成因素、结合方式、关联结构、运动形式和发展规律作为研究对象。它与其它相关学科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❶ 它与政治经济学都研究社会生产和经济现象,但彼此有明确的分工界限。政治经济学以生产关系为研究对象,联系著生产力研究生产关系发展规律;生产力经济学研究生产方式矛盾运动中的生产力方面,联系著生产关系研究生产力发展规律。

它还兼有实践性和实用性。
❷ 它与应用性经济学科都从经济角度来考察生产过程中人与自然关系及其规律,并且,它要从各门应用学科中吸取理论营养。

区别在于,作为理论经济学,为各门应用经济学提供理论上的论证、方法和指导原则,和政治经济学一起构成整个应用经济学科的理论基础。

生产力经济学研究生产力的根本方法是把生产力看作一个具有自己的构成要素、组合方式和功能的系统。生产力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❶ 生产力系统的构成要素。生产力系统究竟包括哪些要素,理论界有不同看法。

有的学者认为主要有实体性因素,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三个以实体形式存在的因素;渗透性因素,主要包括自然科学;综合性运筹因素,主要指管理、分工和协作;准备性因素,主要包括教育。
❷ 生产力因素的组合方式。

生产力系统有四种基本的组合方式:质态组合方式,指生产力诸因素构成生产力系统时在物质属性上互相适应的联系状态;量态组合方式,指生产力诸因素构成生产力系统时客观要求的数量配比;时间组合方式,指生产力诸因素进入或退出生产力系统运行过程在客观上要求的先后顺序,以及它们在运行中所持续的时间长短:空间组合方式,指生产力诸因素构成生产力系统时在地域上的分布和联系状态。
❸ 生产力系统的外部条件。

主要包括:自然条件;生产关系方面的经济条件;非经济的社会条件,包括人口状态、上层建筑等。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7: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