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瓜馥木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瓜馥木 【名称出处】:《浙江药用植物志》 【概况】: 异名 钻山风、铁牛钻石、香藤(《中药大辞典》)。 基源 为番荔枝科瓜馥木属植物瓜馥木的根。瓜馥木属全世界约75种;中国约22种,仅2种供药用。 原植物 瓜馥木Fissistigma oldhamii(Hemsl.)Merr(Melodorum old hamii Heimsl.),又名降香藤(《中国经济植物志》),山龙眼藤、飞杨藤(广东),藤龙眼(台湾)。 历史 本品《植物名实图考》收入蔓草类,载:“广香藤产于南安,绿叶毛涩,黄背赭纹,极似各种树寄生,惟褐茎长劲为异,俚医用以解毒、养血、清热。”南安即今大庾附近的南安,此与番荔枝科植物广香藤的产地一致,其形态描述也基本相符。 形态 木质藤本,长7~9m。 枝灰色,平滑无毛,幼枝被有黄色柔毛。叶互生,革质,基部楔形,全缘,背面中脉有毛,叶脉明显,侧脉约17对,叶柄约1cm,被黄色毛。 由1~3花排列成密集的伞形花序;花径1~1.7cm,花梗长4~6mm;萼片3,三角状卵形;花瓣6,2轮,镊合状排列,外轮稍大,长约2.1cm,宽约1.2cm,内轮长约2cm,宽约0.6cm,基部凹入;雄蕊多数,药隔稍偏斜,具小圆头,药室线状;心皮有长绢毛,花柱无毛,弯曲。 果球形,径约2cm,果梗被有黄色毛。 花期4~6月,果期11月。(图见《浙江药用植物志》.上册.385页.图397) 生境与分布 常生于小山坡、山谷水旁或灌丛中。 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云南。。 【化学】: 含丁香酸、桂皮酸、番荔枝碱和瓜馥木碱甲(Fissistigine A)、瓜馥木碱乙(Fissistigine B)、瓜馥木碱丙(Fissistiging C)等生物碱。 参考文献 中药通报 1982;(3):30 【药理】: ❶ 对心血管的影响 瓜馥木总生物碱对豚鼠离体心脏的影响与异丙肾上腺素不同,它可明显减少心率和心收缩幅度,冠脉流量略有增加;在缺氧状态下心率、冠脉流量和收缩幅度均比异丙肾上腺素小。 并有对抗儿茶酚胺类增快心率和增强心收缩力的作用,使异丙肾上腺素在离体蛙心上的反应曲线右移。异丙肾上腺素缩短小鼠缺氧下死亡时间,而瓜馥木碱却能增强小鼠耐缺氧能力;并能对抗异丙肾上腺素的作用[1]。进一步研究表明,瓜馥木碱可对抗垂体后叶素引起的离体豚鼠心脏收缩作用,拮抗不同浓度Ca2+引起的大鼠右心房正性变时性作用,减少自发性收缩频率,使异丙肾上腺素反应曲线非平行右移。说明它对心肌的负性作用,不是通过阻断β受体而引起的[2]。瓜馥木碱可降低麻醉猫心率及心电图R波高度,并可短暂降低血压,对呼吸无明显影响[1]。 对小鼠心肌中cAMP水平无明显影响[2]。 瓜馥木碱能松弛气管和小肠平滑肌,但不能对抗Ach引起的兔十二指肠收缩[2]。 毒性 机率绘图法得瓜馥木碱小鼠1g的LD50为0.76±0.38g/kg,ip的LD50为0.38±0.26g/kg。接上法得小鼠iv瓜馥木碱的LD50为0.078g/kg。亚急性毒性实验未发现瓜馥木碱对大鼠及小鼠有明显毒性。 过敏试验、溶血试验、局部刺激试验及热原试验,瓜馥木碱的结果均为阴性[1]。 参考文献 [1] 江西医药 1982;(4增刊):18 [2] 中国药理学报 1985;6(1):48 。【药性】:性味 微辛,温。 ❶ 《全国中草药汇编》:“微辛,温。” 功效 祛风止痛,活血通络. 主治 胃痛,风湿关节痛,腰膝酸痛,坐骨神经痛,跌打损伤。 ❶ 江西《草药手册》:“治坐骨神经痛和关节炎。” ”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鲜品30~60g);或浸酒。外用:适量,煎水洗。 。【临床应用】:方选和验方 ❶ 江西《草药手册》:“治跌打老伤:鲜瓜馥木根60g,鲜江西玉桂菊花60g,鲜柘藤根30g。加白糖水煎服。”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