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草根
【名称出处】:《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 【概况】: 异名 倒提壶、大赖毛七(《中药大辞典》)。 基源 为紫草科倒提壶属植物大果琉璃草的根。 原植物 大果琉璃草Cynoglossum divaricatum Steph. 形态 草本。茎高40~60cm,粗达1cm,有贴伏的短柔毛。基生叶和下部叶具柄,灰绿色,矩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8~14cm,宽2~4cm,两面密生紧贴的短柔毛;上部叶无柄,狭披针形。 花序长达10cm,有稀疏的花;苞片狭披针形或条形;花梗长达1cm,结果时长达2.4cm;花萼长约3mm,外面密生短柔毛,裂片5,卵形;花冠蓝紫色,檐部直径约5mm,5裂,喉部有5个楔形附属物;雄蕊5,子房4裂。小坚果卵形,长约5mm,密生锚状刺。花期5~8月,果期8~10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3册.573页.图5100)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740~2300m的干草坡、沙丘或石滩上。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新疆、甘肃、陕西。 蒙古和原苏联西伯利亚地区也有。 。【生药】: 采集 春、秋季挖根,晒干。 【药性】: 性味 ❶ 《中药大辞典》:“淡,寒。” ❷ 《新华本草纲要》:“味苦,性平。” 功效 清热解毒。 主治 疮疖痈肿,扁桃体炎。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治扁桃体炎:琉璃草根10~15g,水煎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