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草
中药名。 见《生草药性备要》。别名:十字珍珠草,真珠草,夜合草,夜合珍珠,叶后珠。为大戟科植物叶下珠Phyllanthus urinaria L.的全草或带根全草。 一年生草本,高10~40厘米,秃净或近秃净。生于山坡、路旁、田边。分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夏、秋间采收,晒干。味甘苦,性凉。 入肝、肺二经。 平肝清热,利水解毒。治肠炎,痢疾,传染性肝炎,肾炎水肿,尿路感染,小儿疳积,火眼目翳,口疮头疮,无名肿毒。内服:煎汤,15~30克(鲜者30~60克);或捣汁。 外用:捣敷。 ❶ 治红白痢疾:叶下珠鲜草30~60克。水煎,赤痢加白糖,白痢加红糖调服。 ❷ 治小儿疳积,夜盲:叶下珠15~21克,鸡、猪肝酌量。水炖服(上出《福建中草药》)。 ❸ 治传染性肝炎:鲜叶下珠30~60克。 水煎服,1日1剂,连服1周(徐州《单方验方新医疗法选编》)。 ❹ 狂犬咬伤:取全草4~6株(小儿酌减)煎服。另用全草同冷饭粒捣敷受伤之处。全草含酚性成分、三萜成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