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珍珠母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珍珠母 【名称出处】:《饮片新参》 【概况】: 异名 珠牡、珠母(《图经本草》),明珠母(《中药志》)。 基源 为蚌科动物帆蚌属三角帆蚌,冠蚌属褶纹冠蚌和珍珠贝科珠母贝属马氏珍珠贝等的贝壳。 原动物 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ll(Lea);褶纹冠蚌Cristaria plicata(Leach);马氏珍珠贝Pteria martensll(Dunker);珍珠贝P.margaritifera(L.) 余项参见“珍珠”条。 。 【生药】: 养殖 在早春及晚秋捕捞蚌,此时气候适宜,蚌离水后不易死亡。 捕捞后可放养于水质肥沃,水流畅通,水面宽阔,空气充足的池塘、湖荡及沟滨等无污水侵入的水域内,吊养或底养。在蚌的繁殖季节,选择5~7龄,体质健壮的雌雄亲蚌。将亲蚌吊养于池塘内,并提供流水环境,使亲蚌易于产卵、排精、受精。 当受精卵发育成钩介幼虫后,这时蚌的外鳃膨大,可将这种蚌放入有水的禾苗桶(盆内)。 雌蚌放出钩介幼虫时,两壳猛然开启,幼虫依靠足丝互相粘连呈絮状体,由雌蚌出水孔排出,这时将采苗小鱼(2~3寸大的草鱼、鳙鱼、鲢鱼或鳑鲏鱼等)放入桶内,经过一小时后可将小鱼取出,放入流水环境。钩介幼虫在鱼体上营养生活,逐渐发育成幼蚌后,从鱼体上脱落下来沉入水底,开始营底栖生活。 主要以浮游生物及植物叶子碎片等为食。 采集 全年均可采收,将贝壳用碱水煮过,漂净,刮去外层黑皮,干燥。 市售品有采自制钮扣剩下的废蚌壳加工而成。药材主产于江苏、浙江、湖北、安徽、广东、广西。 鉴别 性状 不规则的片块状,多数破碎,大小不一,厚约5mm;一面浅粉红色,具彩色光泽,习称“珠光”,或残留未除净的黑色外皮,另一面乳白色,平滑,具光泽,具圆形或半圆形空洞。质松脆,可层层剥离。 气无,味淡。以片大、色白、酥松而不碎、有“珠光”者为佳。 显微 三角帆蚌粉末:灰白色。 ❶ 珍珠层碎块灰白色。 灰黄色或淡黄棕色,小碎块近无色,表面多不平整,呈明显的颗粒性,有的块片呈片层结构而较松散,易断裂,边缘作不规则锯齿状,小碎片几为单片。 断面观棱柱状,断端大多平截,有的一端渐尖,有明显的横向条纹,少数条纹不明显,顶面观偶见,多角形或类方形。 加工炮制 ❶ 珍珠母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灰屑,折碎。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化学】: 主含碳酸钙、贝壳硬蛋白(Conchiolin),另含胆固醇、Sr、Mg、Ba等[1]。 此外,尚有报道马氏珠母贝贝壳主含碳酸钙92%以上,有机物5%,其中以角壳蛋白为主,尚含Al、Cu、Fe、Mg、Mn、Na、Zn等。壳内层角壳蛋白水解后得甘氨酸、天冬氨酸、丙氨酸、丝氨酸、谷氨酸、精氨酸、脯氨酸、亮氨酸、缬氨酸、苏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异亮氨酸、赖氨酸、组氨酸、甲硫氨酸、胱氨酸。 贝壳棱柱层(Priismatic layer)每1mg含氨基酸1228μg,其中以甘氨酸、亮氨酸、丝氨酸、组氨酸为主。珠母层(Nacreous layer)每1mg含氨基酸1019μg,其中以丙氨酸、甘氨酸、缬氨酸、天冬氨酸为主[2]。 参考文献 [1] 中国药用动物志.第2册.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54 [2] 中国药用动物志.第2册.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46 。【药理】:❶ 延缓衰老作用 146名中老年人每日服珍珠层粉(贝壳除去粗糙外层后的部分)3.0g,1.5g,连续2mo,记忆力及精神、运动症状改善,血清滤泡刺激素浓度增加,细胞免疫功能有所提高,体液免疫指标有所降低[1,2]。 ❷ 抗溃疡作用 大鼠ig和ip去钙珍珠层粉注射液1.4ml(相当于珍珠层粉500mg)/100g体重,连续14d,能显著促进大鼠乙酸性胃溃疡的愈合;上药1次ig,显著减少大鼠幽门结扎5h胃液排出量和降低胃液酸度,从而显著减少总酸排出量[3]。 毒性 大鼠ig珍珠层粉,其LD50>21.5g/kg,经皮肤给药的LD50>31.6g/kg。以珍珠层粉混合于饲料中喂养大鼠2mo,在剂量为478ppm和1,434ppm时,动物的一般状况、体重增长、血象、肝肾功能、脏体比、大体解剖和病理学检查皆未发现异常。当剂量加大到4,300ppm时则有血红蛋白降低,血清尿素氮升高以及影响体重增长,但病理学检查未见异常。 认为珍珠层粉应属于低毒性物质[4]。 参考文献 [1] 浙江医学情报 1985;(3):18 [2] 老年学杂志 1987;7(1):50 [3] 新医学 1983;14(11):579 [4] 海洋药物杂志 1986;(1):17。 【药性】: 性味 咸,凉。 ❶ 《饮片新参》:“咸,平、凉,微腥。” 归经 心、肝经。 功效 平肝潜阳,安神镇静,定惊明目,止血。 主治 肝阳上亢,头眩,耳鸣,心悸,烦躁失眠,目昏目赤,癫狂,惊痫,吐血,衄血,崩漏,高血压病。 ❶ 《中国医学大辞典》:“滋肝阴,清肝火。治癫狂惊痫,头眩,耳鸣,心跳,胸腹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30g,打碎先煎,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 胃寒者慎服。 。【临床应用】:配伍应用 ❶ 配苍术,治肝虚目昏。 ❷ 配磁朱丸,治肝肾不足、肝阳上亢,头昏目花、瞳孔散大,视物不明,耳聋、耳鸣,失眠等症。 ❽ 配菊花、千里光、车前子,治目赤羞明。 ⑾配菊花、淮牛膝、石决明、钩藤,治高血压。 方选和验方 ❶ 蚌霜散(《医学入门》)治跌打损伤而致的吐血及鼻衄、舌衄等症:蚌壳粉、百草霜各等份。为末,每服3~6g,糯米饮调下。 ❷ 珍珠母丸(《大同方剂学》)治肝经因虚而受风邪,卧则魂散而不宁,状如惊悸等症:珍珠母90g,地黄、当归、柏子仁、酸枣仁、茯神、犀角、龙齿、沉香各15g。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子大。辰砂为衣,每服40~50丸,金银花薄荷汤送下,日午后卧服。 将珍珠贝壳外面的棱柱层及氧化层污物等,用砂轮、电钻处理干净,粉研为粗末后,用球磨机研成细末,过120目筛。夏枯草、当归加水煎煮,每次1小时,过滤,共煮4次,合并4次滤液,浓缩成软膏状。于70℃温度下干燥,研为细末,过80目筛。血竭研为细粉,过80目筛。黄连素、煅炉甘石、麝香、冰片共研细粉,过100目筛。 另取香油500g,放锅中加热,加入紫草,保持80~100℃温度1~2小时,过滤。加蜂蜡90g,溶化后,放冷至温度50℃左右。加入珍珠母、夏枯草、当归、黄连素、血竭、炉甘石、麝香、冰片等粉末,搅拌均匀。 再加入羊毛脂500g,搅拌均匀。广口瓶贮,即得。 摊涂于消毒纱布上,贴患处,每1~2天换药1次,以愈合为度。 ” ” ⒀心脑静(《实用中药手册》)治头晕目眩,烦躁不安,风痰壅盛,言语不清,手足不遂:珍珠母、莲子心、黄柏、槐米、夏枯草、钩藤、威灵仙、朱砂各适量,制成糖衣片。每日2~3次,每次4片。 ⒁《新编秘方验方汇海》:“治湿疹:珍珠母10~30g,青黛10g,冰片4g。研末,调抹。” ⒂四川中医 1986;(1):“治冠心病频繁室性早搏:珍珠母24g,太子参12g,麦冬10g,五味子10g,青龙齿12g,生白芍10g,炙甘草6g,生地12g,百合10g,炙远志5g,黄连炒枣仁10g,丹参10g,沉香1.5g(后下),淮小麦12g。水煎服。” ⒃中医杂志 1988;(9):“治偏头痛:珍珠母30g(先煎),龙胆草2~3g,滁菊花9~12g,防风3~5g,当归6~9g,白芍9g,生地12~18g,川芎5g,全蝎2~4只, 将上药(除珍珠母外)用水浸泡30分钟,先将珍珠母放火上煎20分钟,再与余药同煎30分钟。每剂煎2次,将所得药液混合。 每日1剂,分2次温服。” ⒄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1991;(2):“治窦性心动过速:珍珠母、百合、合欢皮各30g,杭白芍、麦冬、瓜蒌皮、茯苓、扁豆各15g,竹茹、香附、佛手各10g。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 ⒅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1;(2):“治冠心病并心房颤动:珍珠母45g(先煎),丹参30g,山茱萸、天麻各10g,丹皮、熟地、钩藤(后下)各12g,僵蚕、地龙各15g,蝉衣9g,全蝎4.5g,水煎服。” ⒆消斑汤(浙江中医杂志 1992;(2)):“治黄褐斑:珍珠母30g,鸡血藤、青葙子各21g,丹参、茵陈各15g,浙贝母、杭白菊、茯苓各12g,红花、杭白芍各9g。热象明显者,加丹皮9g,赤芍12g;肝郁气滞明显者,加夏枯草15g,柴胡9g;心烦失眠者,加夜交藤20g,莲子心10g;月经不调者,加益母草15g;四肢倦怠者,加米仁18g,当归12g,胸肋胀闷者,加郁金12g,柴胡9g。 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 单方应用 《广西药用动物》:“治失眠:珍珠母研细末,每晚临睡前服1.5~2.5g,开水送服。”。【医药家论述】: 《中国医学大辞典》:“此物(珍珠母),兼入心、肝两经,与石决明但入肝经者不同,故涉神志病者,非此不可。”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