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礁
由造礁珊瑚的骨骸与少量石灰质藻类及贝壳等长期胶结而形成的一种有孔隙的钙质隆起。 最早于公元225-230年间,中国三国时东吴康泰《扶南传》中有载。1831-1836年进化论创始者达尔文海上考察,根据礁体与岸线的关系,划分为岸礁、堡礁、环礁三种;又据其形态分为台礁、点礁、塔礁、马蹄礁、层状礁等类型。 根据他的研究,由于海底地壳的下沉作用,上述三种类型的礁石是按顺序演化而成的。 现代有关礁的成因学说比较复杂,但地壳下沉的条件仍然被认为是珊瑚礁形成的最重要条件。 珊瑚仅能生活在海洋环境,典型的造礁类型仅限于热带海洋的浅水区。典型的珊瑚礁在20米水深以下难以繁茂地生长,而且100米以下大部分消失。 因此,如果礁架超过100米这一深度,就意味著海底下沉和海面上升。造礁珊瑚通常生活在水温20-30℃、水深50米以内的海底山岭顶部的浅水区和沿岸浅水处。 所以,世界珊瑚礁多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其总面积达1000万平方千米,其中以太平洋的中部和西部、澳大利亚的东北沿岸、印度洋的西部及大西洋的西部百慕大至巴西一带的海区为最多。珊瑚礁蕴藏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礁灰岩是多孔隙岩类,渗透性能好,有机质丰度高,是油气良好的生储层。 现已发现和开采的礁型大油田有10余个,可采储量50余亿吨,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