玳瑁
中药名。 见《开宝本草》。别名:瑇瑁,瑇瑁。 为海龟科动物玳瑁Eretmochelys imbricata(L.)的甲片。体长可达1.6米。栖于温、热带海洋中。以鱼类、虾蟹、软体动物和海藻等为食。 分布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岛、西沙群岛等地。全年均可捕获。 捕得后,将其倒悬,用沸醋浇泼,其甲即能逐片剥下,去净残肉,洗净。用温水浸软后,切成细丝或研成细粉。味甘咸,性寒。入手少阴、足厥阴经。 清热、解毒,镇惊。治热病惊狂,谵语,痉厥,小儿惊痫,痈肿疮毒。内服:煎汤或磨汁,3~6克;或入丸、散。 ❶ 治豆疮黑陷,乃心热血凝也:生玳瑁、生犀角同磨汁1合。 入猪心血少许,紫草汤5匙,和匀温服(《痘疹论》)。 ❷ 预解痘毒,遇行时服此,未发内消,已发稀少:生玳瑁、生犀角各磨汁1合。 和匀,温服半合,日3服(《灵苑方》)。 ❸ 治迎风目泪,乃心肾虚热也:生玳瑁、羚羊角各30克,石燕子1双。 为末。 每服3克,薄荷汤下,日1服(《飞鸿集》)。 本品含角质蛋白及胶质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