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皮★★★ 00810名

pí ❶名动植物体表面的一层组织。手上脱了一层皮|树皮|表皮 →❷名加工过的兽皮。皮鞋|皮袄|皮货 ❸ 形 有韧性;不酥脆。皮糖|花生米都皮了 ⇒❹形不娇嫩;结实。皮实 ⇒❺名指橡胶。橡皮|皮筋 →❻名物体的表面。地皮|水皮儿 ⇒❼形表面的;肤浅的。皮相(xiàng)|浮皮潦草 ⇒❽名包在外面的东西。饺子皮儿|书皮儿 ❾名 薄片状的物品。铁皮|粉皮儿 →❿形顽皮;淘气。这小家伙真皮|调皮 ⓫ 形 由于多次受斥责而满不在乎。他天天挨批评,已经皮了。 ○⓬名姓。用法说明㊀“皮”作左偏旁时,最后一画捺(㇏)要改写成点(丶),如“颇”。㊁笔顺是   。
人或生物体表面的一层组织;引申指包或围在物体外面的一层东西。能带后缀“子”或“儿”。 a.作主语。 这张~十分珍贵|麦~儿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b.作宾语。 他不小心擦伤了一点儿~。 c.作定语,常带“的”。 橘子~的颜色是红的。 d.构成介宾词组作状语。 把动物的~或角等熬成胶就值钱了。 酥脆的东西受潮后变韧。 a.作谓语。 花生~了,吃起来一点儿也不香。 b.作补语。 时间久了,那盒酥糖也变~了。 【反】 〈形〉脆 【词语】 皮包 皮尺 皮带 皮肤 皮革 皮囊 皮球 皮实 皮相 皮衣 皮影戏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皮子
字源解说 克,字形 像一个人 (是 的变形)张着大口 惨叫,反映了远古时代杀人流血以祭天的传统。皮,金文 = (克,杀人流血以祭天)+ (又,抓),表示活剥酷刑。造字本义:远古时代的残忍酷刑,剥去人体表面的软组织。籀文 将金文的 (张着大口惨叫、身体蜷缩的人)写成 ,将金文的“口” 写成一圆圈 ;将金文的“人” ( 的变形)写成 。篆文 又将籀文 的“人” 写成 ;将籀文的“口” 写成 。篆文异体字 则将篆文的“又” (抓)写成“人” ,强调“皮”是剥人体的表面软组织。隶书 变形,“人”形与“口”形都消失。在远古时代,“皮”是剥去人的体表软组织;“革”* 是剥去野兽的皮。中医方面,称身体表面与外界直接接触的薄软组织为“皮”,称皮下的脂肪层为“肤”* 。 附 文言版《説文解字》:皮,剥取獸革者謂之皮。从又,爲省聲。凡皮之屬皆从皮。 ,籒文皮。 附 白话版《说文解字》:皮,剥下兽皮叫皮。字形采用“又”作边旁,用省略式的“为”作声旁。所有与皮相关的字,都采用“皮”作边旁。 ,这是籀文写法的“皮”。 引申线索

【字族索引】 皮
【同音字】 p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