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献可替否(进可替否)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献可替否(进可替否)

《左传·昭公二十年》:“君所谓可而有否焉(可,许可,赞成;否,不然,不可,不赞成),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是以政平而无干,民无争心。”

这段话的意思是:有时候,君主所认为是好的,也可能恰恰是不对的,这时候,为臣的就应该敢于提出不同的意见,以纠正君主的认识。

有时候,君主认为是不好的,也可能恰恰是对的,这时候,为臣的就应该坚持正确的主张,以使君主放弃原来的错误看法。

直言敢谏,相反而相成,做到了这一点,便能出现政通人和的局面了。

春秋时,齐景公狩猎回来,齐相晏子侍侯于遄台,景公的宠臣梁丘据也赶来奉侍。景公说,只有梁丘据能与自己和衷共济。晏子认为,据之事君,事事盲目苟同,是谄谀媚上,不是和衷共济。

古之君子待人处事,既要和睦,又不曲意逢迎,以调味羹汤为例,说明君臣之间都要尊重事实,讲求道理,相反相成,这才是真正的和衷共济,事情才能办好。

相反,君主独断专行,自以为是,而臣下则阿谀奉承,对国事民情不负责任,恰如作羹与奏乐,除了水的随和,再无别的佐料,除了单一的音调,别无宫商律吕,这便失掉了治理阴阳,调和五味的宰辅之功。

“献可替否”的意思是:赞成好的,废止不好的。后因以臣对君或下对上的规善劝过,叫做“献可替否”。

《后汉书·胡广传》:“臣闻君以兼览博照为德,臣以献可替否为忠。”

《三国志·蜀志·郤正传》:“感乡校之益己,彼平仲之和羹,亦进可而替否。”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9:2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