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狼毒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狼毒 【概况】: 异名 狼毒(《东北药用植物志》),猫眼根、山红萝卜根(《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狼毒疙瘩(黑龙江),猫眼草(辽宁)。 白狼毒(《中药志》)。 基源 为大戟科大戟属植物狼毒大戟、月腺大戟及瑞香科狼毒属瑞香狼毒的根。 原植物 狼毒大戟Euphorbia fischeriana Steud.。月腺大戟Euphorbia ebractealata Hayata和瑞香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 L. 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20~60cm,有白色乳汁。根肥大肉质,长圆锥形,径2~7cm,分枝或不分枝,外皮红褐色或褐色,断面淡黄色。茎粗壮,单一,直立,近基部的叶无柄,呈鳞片状,淡褐色;茎中部叶轮生或互生,无柄;叶片长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3~8cm,宽1~3cm,全缘;叶状苞片5,轮生,长卵形,基部圆形。 总状花序多歧聚伞状,顶生,通常5伞梗呈伞状,每伞梗又生出3小伞梗或再抽出第三回小伞梗;杯状花序宽钟形,总苞顶端裂片卵状三角形,内面近无毛,外面有柔毛,边缘有睫毛,腺体肾形,两端钝圆;子房3室;花柱3。蒴果宽卵形,有沟,密生短柔毛或变无毛,成熟时3瓣裂。 种子椭圆状卵形,淡褐色,长约4mm。花期5~6月,果期6~7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623页.图2976) 生境与分布 生于干草原、干旱丘陵地或多石砾干山坡及向阳坡稀疏的松林下草丛中。分布于中国东北、内蒙古及河北。 原苏联西伯利亚有分布。 月腺大戟与狼毒大戟的主要区别为根肥大成纺缍形,姜黄色。每伞梗分枝处有三角卵形或广卵形苞片2。蒴果三角状扁球形,无毛。花期4~6月,果期5~7月。(图见《中药志》.第2册.第2版.13页.图9)生于山坡草地或林下。 分布于河南、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湖北、湖南、陕西、四川。 瑞香狼毒详见“瑞香狼毒”条。 。 【生药】: 采集 春、秋季采挖根,除去茎叶,洗净,切片,晒干。 瑞香狼毒产于内蒙古、山西、河南、青海、甘肃、陕西、四川等地。狼毒大戟产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西、内蒙古等地。月腺大戟主产于安徽、河南、江苏、山东、湖北等地也产。 以安徽产量为大,河南质量最好。 鉴别 性状 ❶ 瑞香狼毒根圆锥形至长圆柱形,稍扭曲,长7~30cm,直径2~7cm;表面棕色至棕褐色,有纵皱及横生的细长皮孔。栓皮剥落后露出柔软的纤维。 体轻质韧,不易折断,断面外圈皮部白色,纤维状,木部黄白色。气微,味微甘、微苦而辣。 ❷ 月腺大戟根粗大,多为横切、斜切或纵切片,直径1.5~6cm,厚0.5~1cm;栓皮灰褐色,呈重迭的薄片状,易剥落而显棕黄色。 切面黄白色,有异型维管束,形成黄褐色或黄色大理石样纹理或环纹,黄褐色或黄色部分常为凝聚的分泌物。质轻,折断面有粉性。气微,味甘。 ❸ 狼毒大戟根栓皮灰棕色,易剥落而显棕黄色或棕红色,切面黄白色,可见异型维管束形成较明显的同心环纹。 显微 ❶ 月腺大戟根粉末:淡黄白色。 1)淀粉粒甚多,单粒类球形或长圆形,直径2~65μm,长至65μm,脐点星状、人字状、圆点状或三叉状,大粒层纹隐约可见;复粒由2~8分粒组成;半复粒易见。 2)厚壁细胞长方形、类方形、卵形或长条形,壁厚至9μm。3)网状具缘纹孔、具缘纹孔或网纹导管直径18~90μm。4)无节乳汁管中有时可见黄色分泌物。 5)木栓细胞淡黄色,多角形或延长,微木化。(图见《中药志》.第2册.第2版.15页.图11)❷ 狼毒大戟根淀粉粒直径至31μm,长至37μm,复粒由2~7分粒组成,半复粒少见;导管直径至116μm。 理化 取样品粉末1g,加乙醇5ml,冷浸24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1ml,点于硅胶G板上,以大戟醇为对照,第1次以苯-乙醇(4∶1)展开5cm,第2次以正庚烷-苯(1∶1)展开10cm,喷醋酐-硫酸(1∶1)溶液,加热显色,大戟醇为紫色斑点。 (图见同上.16页.图12) 加工炮制 醋狼毒 取狼毒片加入米醋,拌匀后,闷润至透,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放凉。每100kg狼毒片,用米醋30kg。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醋狼毒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化学】: 非洲产狼毒大戟有毒成分为12-异丁酰基-13-乙酰基-20-当归酰基巴豆醇(12-Isobutyryl-13-acetyl-20-angeloylphorbol)、O-乙酰基-N-(N′-苯酰-L-苯丙氨酰)-L-苯丙氨醇等[1]。根含狼毒大戟甲素、乙素(Fischeriana A、B)、羽扇豆醇、3-乙酰基羽扇豆醇、谷甾醇、菜油甾醇、豆甾醇及南大戟内酯(Jolkinolide)A、B,17-Hydroxyjolkinolide B等[2~4]。 参考文献 [1] 中国有毒植物.科学出版社,1987∶250 [2] 中药通报 1987;12(8)∶484,1988;13(5)∶291 [3] 中草药 1989;20(7)∶290,1991;22(11)∶494 [4] 新华本草纲要.第2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214 【药理】: 瑞香狼毒根分别用水煮醇沉法(水提物)和乙醇热提法(醇提物)获得的提取物,在C57BL小鼠接种Lewis肺癌后24h给药,每天1次,连续7~8d,停药后次日处死动物,结果水提物7.0g/kg和10.5g/kg,ip给药,抑瘤率分别为41.2%和40.8%,与对照组比较P值均<0.01。 醇提物48.4mg/kg和80.7mg/kgip给药的抑瘤率分别为46.1%和70.2%,与对照组比较P值均<0.01。口服给药,水提物15g/kg(2d)和22.5g/kg(5d),醇提物160mg/kg(2d)和240mg/kg(5d),抑瘤率均为54.6%,P<0.01。表明根提取物有极显著的抑瘤作用。 参考文献 中药通报 1988;13(4)∶53 。【药性】: 性味 苦、辛,平。 有毒。 ❶ 《本经》:“辛,平。” 归经 《得配本草》:“入手太阴,兼少阴经气分。” 功效 逐水祛痰,破积杀虫。 主治 水肿腹胀,痰、食、虫积,心腹疼痛,慢性气管炎,咳嗽,气喘,淋巴结、皮肤、骨、副睾等结核,疥癣,痔瘘。 ❶ 《本经》:“主咳逆上气,破积聚,饮食,寒热,水气,恶疮,鼠瘘疽蚀,蛊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9~2.4g;或入丸、散。外用:磨汁涤或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 本品有毒,内服宜慎;体弱及孕妇忌服。 ❶ 《本草经集注》:“大豆为之使。恶麦句姜。”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❶ 狼毒丸(《圣惠方》)治积聚,心腹胀如鼓者:狼毒120g(锉碎,醋拌炒干),附子90g(炮裂,去皮脐),防葵90g。 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前,以粥饮下5丸,以利为度。 每日空心,以猪胆汁十余滴炒,葱1根,酒服20丸。 ❹ 狼毒丸(《济生方》)治七疝久而不愈,发作有时,脐腹坚硬疼痛:炒狼毒30g,芫花、川乌各30g,干漆、鳖甲、炮姜、三棱、没药各15g,全蝎6枚。研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40丸,空心,姜汤或温酒下。 为细末,用香油350ml煎滚,下猪胆汁1枚,调前药擦患处。 ” ” 每日1次,每次4g,开水送服。” 每晚临睡前,用药末1包,在褥单上撒匀,患者裸体入卧,在被窝内两手摸药,浑身拂搓,务使药末周遍患处。但须注意将生殖器用布包好,勿令沾上药。 用药时在火炕上睡为佳,因火炕反热,能助发药力,容易收效。一晚用1包药末,七晚用完,疥毒发出完全告愈。 七天内不许洗手脸,亦不许扫被褥,并禁忌辛辣发物。” 加水煎成1500~3000ml,弃渣后加冰片、枯矾各3g,水温后外洗。每日2次,每次30~40分钟,7天为1疗程。 单方应用 ❶ 《滇南本草》:“治水肿:绵大戟细末,每服1.5g,滚水服。忌盐100日,乃泻去黄水,其肿自消,如泻不止,冷粥补之。 ” ” 将狼毒煎制成膏,其他药研成细末,撒入并搅拌均匀。外敷。3)愈合淋巴结结核伤口:狼毒30g,蒲公英根30g。煎成膏外敷。 ” ” ⒀《中国中医秘方大全·内科分册》:“治浸润性肺结核:狼毒放入锅内加水浸没之,再将大枣洗净放入笼屉内,水烧开蒸枣2.5小时(狼毒与大枣比例为3∶4),蒸后出屉,晾干后分包(Ⅰ号每包0.75kg,Ⅱ号每包1.21kg,Ⅲ号每包1.68kg)。第1周Ⅰ号包,分7天服,每天合大枣30枚,分3次服。 第2周Ⅱ号包,分7天服,每天合大枣45枚,分3次服。第3周以后每周用Ⅲ号包1包,分7天服,每日合大枣60枚,分3次服。 有胃纳不良者,减少到5~10枚。禁与葱、蒜、烟、酒等同服。 ” ⒁《中国中医秘方大全·外科分卷》:“治寻常狼疮、颜面粟粒性狼疮:10%狼毒注射液(含狼毒10g的煎煮液加苯甲醇1ml,再加注射用水至100ml)。每日肌注1次,每次4ml。 用药1周见效,3个月为1疗程。局封时可行皮损基底部环形封闭,每次2~8ml,隔日1次。 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选用局封配合合谷、迎香等穴位封闭,每穴注射0.5~1ml;并外涂狼毒液(内含狼毒液100ml,炉甘石10g,冰片0.5g,甘油10ml),每日1~2次,局部涂擦。” ⒂黑龙江·新医药经验交流 1971∶17:“治疗皮肤病:取月腺大戟洗净,剥去老皮,切碎,加水煎煮,直至用手一捻即成粉末为止。然后用纱布过滤,药液继续煎煮浓缩至一定粘度,冷后涂布患处,每日或隔日1次。或制成片剂,每片含生药0.18g,头5天临睡前内服1片,第6~10天早晚各1片,以后增至早、中、晚各1片,1疗程为20~30天。 个别延长至35天,总剂量7~12g。” ⒃烟台医药 1971;(3):“治疗肿瘤:取狼毒3g放入200ml水中煮后捞出,再打入鸡蛋2只,煮熟后吃蛋喝汤。” ⒄辽宁医药 1971;(4):“治疗慢性气管炎:取狼毒大戟制成煎剂或丸剂,每次剂量相当于干品0.5g,每日3次,饭后服。” ⒅浙江中医杂志 1984;(3):“治疗牛皮癣:狼毒、大枣各适量。将狼毒浸泡于清水中12小时,过滤。取等量大枣装入纱布袋,置于狼毒浸液中,12小时后取枣蒸熟(至口尝不麻为度)。初服每日3次,每次7枚,逐日增加1枚,可增至每次20~30枚。”。 【医药家论述】: 张璐 《本经逢原》:“狼毒大毒,非恒用之品。《本经》主咳逆上气,惟质实气壮暴咳者宜之。”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