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犯罪构成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犯罪构成 确认某种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须具备的各种要件的总和。 它是区别犯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重要界限,也是应否追究刑事责任的重要依据。德国刑法教授贝林(1866-1932)1906年在他的专著“犯罪论”比较完整地提出了犯罪构成的理论。他从客观主义的刑法理论出发,要求刑法分则规定各种行为时,必须明确描述各种具有刑罚后果的可罚行为的构成事实,使得法官在审理犯罪行为时,只需依照行为的各种情况和事实,来查对法律规定的某种可罚行为的各种构成事实。 这样的犯罪构成理论,是把犯罪行为作为犯罪构成的基本内容提到首要的地位。 社会主义刑法认为,各国犯罪行为都具有其主体的主、客观相结合的犯罪构成,把各个具体的犯罪构成要件加以科学地抽象,即构成一切犯罪必须具备的共同要件。归纳起来有4个方面的要件:(1)犯罪客体,即被侵害的、为刑事法律所维护的某种利益。它是确立犯罪行为的基础。(2)犯罪客观方面的要件。 主要指国家的刑事法律确定为危害社会因而应受到惩罚的行为,以及以这种行为为核心的其他一些客观因素,如犯罪手段、犯罪结果、行为与结果的因果关系,甚至犯罪的时间、地点和特殊环境等。 (3)犯罪主体,即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负刑事责任的人。(4)犯罪主观方面的要件,即犯罪人的主观心理状态。行为人必须具有在实施该项侵害行为的故意或过失。 如果司法人员在分析行为人的行为时,缺乏上述诸要件的任何一条,就不能成立犯罪,或者说行为不具备犯罪构成。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