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牡蛎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牡蛎肉 【概况】: 异名 蛎黄(《纲目》)。 基源 为牡蛎科牡蛎属动物近江牡蛎,长牡蛎,大连湾牡蛎的肉。 余项参见“牡蛎”条。。【生药】: 采集 全年采收,拾取后,取肉鲜用。其养殖见“牡蛎”条。 【化学】: 近江牡蛎与大连湾牡蛎含糖元63.5%,牛磺酸(Taurine)1.3%,10种必需的氨基酸1.3%,无机盐(Cu、Zn、Mn、Ba、P、Ca)17.6%,谷胱甘肽(Glutathione),维生素A、B1、B2、D及F(即亚麻酸和亚油酸)。 含碘1~11.53ppm(干重)。脂类中含一种糖脂,其糖由2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岩藻糖构成。另有一种鞘类磷脂(Sphingolipid),含糖(葡萄糖、阿拉伯糖、岩藻糖)22.0%,氨基己糖(Hexosamine)7.26%,甲基戊糖(Methylpentose)10.45%,磷0.47%。 另报道长牡蛎的脂类物质中含甾醇,它的氢化产物似为菜子甾醇(Brassicasterol)[1,2]。 参考文献 [1] 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7∶1132 [2] 中国海洋药物杂志 1991;(1)∶15。【药理】: ❶ 抗高血压作用 大鼠icv牡蛎肉中提取的牛磺酸150μg/鼠,其血压,心率和交感神经活性不断降低;在DOCA盐诱发的高血压大鼠,在基础血压,心率和交感神经活性的百分率变化比自发性高血压组更明显,表明DOCA盐诱发高血压组的反应是由于牛磺酸加强了对交感神经的抑制作用而产生的结果。 还发现补充牛磺酸不仅可增加DOCA盐诱发高血压鼠下丘脑内似β-内啡肽的免疫反应物质的含量,还可提高其中牛磺酸的含量,而对照组动物只能提高牛磺酸的含量。 表明服牛磺酸可明显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 牛磺酸与γ-氨基丁酸相似,对大鼠小脑齿状核也具有一定抑制作用。牛磺酸还可明显提高胱硫醚的护肝效果[1]。 又鲜牡蛎肉提取液和牡蛎肉干粉水溶液,以1∶100~800的比例加入鼻咽癌细胞株培养液内,培养15~16h,细胞接受2Gy的60cor射线照射,继续培养56~72h,观察细胞克隆形成率,结果在排除药物的细胞毒作用(1∶100~200)后,2种牡蛎溶液均有明显强化r-射线杀灭癌细胞的效应,放射增效率达34.5~52.6%[2]。 参考文献 [1] 中国海洋药物杂志 1991;0(4)∶23 [2] 中国海洋药物杂志 1993;12(2)∶11。 【药性】: 性味 甘、咸,平。 ❶ 《纲目》:“甘,温。” 功效 滋阴养血。 主治 烦热失眠,心神不安,丹毒。 ❶ 崔禹锡《食经》:“治夜不眠,志意不定。” 使用注意 ❶ 《七卷食经》:“有癞疮不可食。” 【临床应用】: 食疗 ❶ 《中药临床应用》:“用于阴虚阳亢患者:牡蛎肉适量,作食用佐餐为最佳食品。亦可制蚝油,代替牡蛎肉作调味品。”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