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牡荆沥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牡荆沥

【名称出处】:《本草拾遗》

【概况】:

基源 为马鞭草科牡荆属植物牡荆的鲜茎汁。

原植物 牡荆Vitex negundo L.var.cannabifolia(Sieb.et Zucc.)Hand.-Mazz.(V.cannabifolia Sieb.et Zucc.;V.negundo L.f.intermedia Péi)

余项参见“牡荆子”条。

【生药】:

采集 将新鲜荆木截成尺余长的小段,两端架于砖上,其下以火烧之,则茎汁自两端沥出,以器承取之。

鉴别 本品为淡黄色至深黄色的澄清液体,具特殊的香气,味微辛辣。

【药性】:

性味 甘,平。

❶ 《登真隐诀》:“冷而甜。”
❷ 《纲目》:“甘,平。”
❸ 《医林纂要》:“甘、辛,平。”

归经 《本草汇言》:“入手少阴、太阴、足阳明、厥阴经。”

功效 除风热,化痰涎,通经络,行气血。

主治 中风口噤,痰热惊痫,头晕目弦,喉痹,热痢,火眼。 ❶ 《登真隐诀》:“治心风。”
❷ 《本草拾遗》:“饮之去心闷,烦热,头风旋,目眩,心头漾漾欲吐,卒失音,小儿心热惊痫;止消渴,除痰唾,令人不睡。”
❸ 《丹溪心法》:“开经络,行气血。”
❹ 《纲目》:“除风热,开经络,导痰涎,行血气,解热痢。”

用法用量 内服:沸水冲,30~60g。外用:涂敷或点眼。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湖南药物志》:“治高热痉挛,痰鸣气急:牡荆沥、竹沥,开水冲服。”

单方应用 ❶ 《本草拾遗》:“治喉痹:牡荆沥20~40ml,内服。”
❷ 《千金方》:“治头风:牡荆沥服不限多少,取差止。”
❸ 《肘后方》:“治赤白痢五、六年者:烧大荆如臂,取沥,服100~120ml,即得差。”
❹ 《肘后方》:“治目卒痛:烧荆木出黄汁敷之。”
❺ 《僧深集方》:“治疮:荆木烧取汁,敷之。”
❻ 《范汪方》:“治中风口噤:牡荆沥,每服200ml。”
❼ 《湖南药物志》:“治火眼:牡荆沥汁点眼。”。【医药家论述】:

❶ 李时珍《纲目》:“荆沥,化痰祛风为妙药。故孙思邈《千金翼》云,凡患风人多热,常宜以竹沥、荆沥、姜汁各100ml和匀热服,以瘥为度陶弘景亦云,牡荆汁治心风为第一。《延年秘录》云,热多用竹沥,寒多用荆沥。”
❷ 刘若金《本草述》:“按《延年秘录》云,热多用竹沥,寒多用荆沥,似以荆沥为温也。夫荆叶方谓苦寒,而沥乃茎叶之所出,谓其为温可乎?如牡荆汁冷而甜,在陶隐居言之;而丹溪又云气虚不能食者用竹沥,气实能食者用荆沥,则兹味之气,非温而凉明矣。

且参之荆叶治九窍出血者,似能于阳中守阴,如血固所主,此隐居所以谓之治心风也。更参之心虚惊悸一方,是又非泛然以寒胜热也,即方书治肝中风,心神烦热,言语涩,不得眠卧者,似有以合于离中之坎,而守其清明之神者也。

然则先哲谓为治心风第一者,岂无所见哉,然与竹沥各有攸宜之用,不可不察,非徒以气实气虚分也。”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3:5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