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牛西西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牛西西 【概况】: 异名 土大黄、牛耳大黄(《陕西中草药》)。 基源 为蓼科酸模属植物巴天酸模、乳突叶酸模、窄叶酸模、羊蹄的根。 原植物 巴天酸模Rumex patientia L.。 乳突叶酸模R.chalepensis Mill.。 窄叶酸模R.stenophyllus Ledeb.。 羊蹄R.japonicus Houtt. 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1~1.5m。根粗壮,黄褐色。 茎直立,粗壮,单一或分枝。基生叶具长柄;叶片长椭圆形,基部心形或微心形,长15~20cm,全缘或波状;茎生叶较小,长圆状披针形,近无柄,托叶鞘膜质,呈管状。大型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花多数,密生;花被片6,淡绿色,成2轮,内轮3片,结果时增大,基部有瘤状凸起;雄蕊6;子房1,花柱3,柱头细裂。瘦果卵状三棱形,长约3mm,褐色,包于花被内。花期5~6月,果期7~8月。(图见《中药大辞典》,上册,845条图) 生境与分布 生于低山、路边、草地或沟边。 分布于华北及河南、陕西、青海。亚洲北部和欧洲也有分布。乳突叶酸模与巴天酸模的主要区别点在于基生叶具长柄,叶片长圆状心形或长圆状卵形,全缘或浅波状,被稀疏乳突;茎生叶小,长方披针形,圆锥花序窄长,花多数成疏离的簇丛。 生于路旁、沟边或潮湿的草地。分布于中国东北及河北、陕西、河南、山东、江苏。 窄叶酸模 与上2种主要区别在于基生叶披针形,基部楔形或狭楔形,叶片近等长或稍长,茎生叶披针形,叶片平滑无乳突,外轮花被线状披针形,内轮较宽短。生于湿地、沟边。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 羊蹄与以上3种的主要区别,为基生叶有长柄;叶片长椭圆形或卵状长圆形,顶端稍钝,茎生叶较小,有短柄,基部楔形。花被片卵状心形,边缘有不齐的牙齿,全部生瘤状突起;瘦果宽卵形,黑褐色,有光泽。(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1册,571页,图1141)生于山野、路旁湿地。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 朝鲜、日本也有分布。 。【生药】:采集 全年可采,生用(晒干或鲜用)或酒制后用。 鉴别 根类圆锥形,长达15cm,直径达5cm,根头部有茎基残余及棕黑色鳞片状物和须根,其下有密集的横纹,根部有分支,表面棕灰色,具纵皱纹与点状突起的细根痕及横向延长的皮孔状疤痕。质坚韧,难折断,折断面黄灰色,纤维性甚强。气微,味苦。 贮藏 置干燥处,防霉。 。【化学】:含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大黄酚(Chrysophanol)、大黄素、大黄素甲醚(Physcion)[1~4]、酸模素(Nepodin)、蒽醌鞣质结合物、蒽酚(Anthranol)及其甙[2,3]。 附 牛西西叶中含大黄素甲醚,大黄素。参考文献 [1]植物药有效成分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41,213,384,828 [2]中草药学,中册,江苏人民出版社,1976∶173 [3]中药通报 1981;(2)∶29 [4]药学通报 1980;15(7)∶48 【药理】: 本品小剂量收敛,大剂量则致泻[1]。 蒽醌类有抗菌作用;对培养基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呼吸、核酸及蛋白质的合成具有抑制作用[2]。大黄酚还有利尿作用[3]。其余参见“大黄”条。 参考文献 [1]The Merck Index.9ed,Merck and Co., 1976∶301 [2]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 1963;3(4)∶426 [3]中草药 1982;13(2)∶1 。【药性】:性味 苦、酸,寒。 ❶ 《甘肃中草药手册》:“苦、酸,寒。” 功效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通便,杀虫。 主治 肝炎,痢疾,慢性肠炎,跌打损伤,内出血,血小板减少症,大便秘结,痈疮疥癣,脓疱疮,汤火伤。 ❶ 《甘肃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杀虫通便。治疥疮顽癣,大便秘结。 ” ”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 外用:捣烂敷、醋磨涂或研末调敷。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❶ 北京医学 1982;(4):“治疗银屑病:用100%牛西西2~4ml肌肉注射,每日1~2次,14天为1疗程。辅以维生素C、烟酰胺或少量镇静剂,住院病人同时外用硼酸软膏,氮芥软膏等。” 注射剂每支2ml,含生药4g,每日肌注2~6次,每次2~4ml。粉剂用牛西西粉及乌贼骨粉各半制成,供局部用。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