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牛蒡根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牛蒡根 【概况】: 异名 恶实根(《别录》),鼠粘根(《延年方》),牛菜(《本草衍义》)。 基源 为菊科牛蒡属植物牛蒡的根。 原植物 牛蒡Arctium lappa L. 余项参见“牛蒡子”条。 。【生药】: 采集 10月采挖生长2年以上的根,洗净,晒干。 鉴别 根纺锤形,肉质,表面黑褐色或灰黑色,断面黄白色,味微苦,具粘性。 贮藏 置干燥处。 。【化学】: 含蛋白质约2%,糖分约25%(其中有菊淀粉,又名菊糖Inulin),灰分约0.6%。 灰分中K2O、CaO、Fe2O3、P2O5顺次占41.61%、10.16%、2.42%、8.41%。牛蒡糖(Arctose)、粘液质、鞣质和脂肪油[1,2]。 还含多种多酚羟基物质3.65%,其中有咖啡酸、绿原酸、异绿原酸、其它有一咖啡酰衍生物、二咖啡酰衍生物等;又含过氧化酶(Peroxidase),在过氧化氢存在时,可氧化绿原酸等酚类。还含牛蒡酸(Arctic acid),是一种含硫的炔酸,其结构是5′-(1-丙炔基)-2,-2′-二噻嗯基-5-羟酸[5′(1-Propynyl)-2,2′-bithienyl-5-carloxvlic acid];又含挥发油,如乙酸、丙酸、丁酸、异缬草酸、巴豆酸、反-己烯-2-酸,及脂肪酸如硬脂酸、棕榈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还含多种醛类如甲醛、乙醛、丙醛、异丙醛、丁醛等。尚含多炔物质0.001~0.002%,其中1,11-十三碳二烯-3,5,7,9-四炔(1,11-Tridecadiene-3,5,7,9-tetrayne),占50%,1,3,11-十三碳三烯-5,7,9-三炔(1,3,11-Tridecatriene-5,7,9-triyne),占30%,有抗菌和抗真菌作用。还含抗肿瘤物质[1]。 参考文献 [1] 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431 [2]浙江药用植物志,下册,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1095 。【药理】:有抗菌及抗真菌作用[1];还有抗肿瘤作用[2]。 参考文献 [1]CA 1968;68∶2530a [2]CA 1965:62:6339c 【药性】: 性味 苦,寒。 ❶ 《纲目》:“苦,寒。” 归经 入手太阴经。 功效 疏风散热,消肿解毒。 主治 风毒面肿,头晕,咽喉热肿,咳嗽,齿痛,消渴,痈疽疮疥。 ❶ 《别录》:“根、茎疗伤寒寒热,汗出中风,面肿,消渴,热中,逐水。” ”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或捣汁。外用:捣敷、熬膏涂贴或煎水洗。 使用注意 《本草拾遗》:“恶实根,蒸,暴干,不尔令人欲吐。” 。【临床应用】:配伍应用 ❶ 配生地黄、枸杞子、牛膝,治一切风疾。 ❷ 配桑叶,治天行时疾。 单方应用 ❶ 《孙真人食忌方》:“治天行时疾:生牛蒡根捣汁100ml,空腹分为2服。” 加葱椒五味,空心食之,恒服极效。” ” ” 食疗 ❶ 《重庆草药》:“治痔疮:牛蒡子根、漏芦根、炖猪大肠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