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牛耳大黄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牛耳大黄 中药名。 见《草木便方》。别名:土大黄、半蹄根。为蓼科植物皱叶酸模Rumex crispus L.的根。 分布广西、台湾、福建、四川、青海、辽宁等大部分省区。 本植物的叶(牛耳大黄叶)亦供药用,另见专条。此外,同属植物尼泊尔酸模Rumex nepalensis Spr.在四川亦作牛耳大黄用。 见羊蹄条。4~5月采。 味苦,性寒,有小毒。入心、肝、大肠经。清热凉血,化痰止咳,通便杀虫。治急性肝炎,慢性气管炎,吐血,血崩,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大便燥结,痢疾,疥癣,秃疮,疔疖。 内服:煎汤,15~30克。外用:捣敷、磨汁涂或煎水洗。 脾虚泄泻者忌用。 炖猪筒子骨服(《重庆草药》)。 ❸ 治干性癣和湿性癣:土大黄根汁18克,米醋18克,枯矾末4.5克,调匀蘸擦患部(《闽东本草》)。根含大黄素、大黄根酸、大黄酚甙、1,8-二羟基-3-甲基-9-蒽酮。 果含有5%的鞣质。 止咳、祛痰及平喘作用:根的水煎剂、去蛋白后水煎液给小鼠灌胃均有明显的止咳作用(氨水喷雾引咳法),但有腹胀、腹泻、松毛反应,从其中分离出的大黄素、大黄酚均有较明显的止咳作用,大黄酸则无止咳作用。 水煎液及去蛋白后水煎液有祛痰作用(小鼠酚红法),总蒽醌作用不明显。总蒽醌给豚鼠灌胃有较明显的平喘作用(组织胺喷雾法),但大黄素、大黄酸及大黄酚均无效。 将大黄酚与提取上述成分后的残余部分混合给予豚鼠则有平喘作用。 它还含一种刺激性物质,名Rumicin(分子式C14H10O4),可作发赤剂、消散剂、并能杀灭皮肤寄生虫;但可使动物(羊、马)发生皮炎及胃肠紊乱。见大黄牛西西条。 临床报道治疗慢性气管炎:可使症状、体征明显好转,同时能增进食欲、改善睡眠、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对预防感冒也有一定作用。对于血中白细胞总数偏高、肺纹理增粗、轻度肺气肿者,治疗后亦有明显改善。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