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牛皮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牛皮 牛皮包括黄牛皮、水牛皮和牦牛皮(及少数犏牛皮),主要的是黄牛皮,其次为水牛皮。在城市附近也有奶牛皮(多属引进种),一般列为黄牛皮。黄牛和牦牛的杂交种叫犏牛,皮的性质介于黄牛皮和牦牛皮之间。 (一)黄牛皮 黄牛皮多数是干皮,少数是盐干皮。鲜皮和盐湿皮极少。分为南皮和北皮;质量在这二者之间的,酌情按南牛皮或北牛皮处理。 南牛皮以山东西南、河南的大部分、皖北和苏北一带的鲁西牛皮最有名。关中的秦川牛皮以及太湖周围的牛皮,因管理较好,粒面残伤较少。山东皮赤褐色和黄褐色的占多数(约70%),黑色的约10%,黑褐色的约10%,杂色的约10%。河南产的牛皮毛色较浅,一般较大。 华南牛比华中一带牛体驱略小,肩峰却较高,外观趋向东南亚的瘤牛,主要分布在两广地区。多黄色,褐色次之。南牛皮和北牛皮的区别列于表1-2。 表1-2 南牛皮和北牛皮的区别 黄牛皮的重量规定以干皮为标准,合乎表1-3规定者为路分皮,不足者为非路分皮。路分皮再按质量好坏,分为甲、乙、丙三级和等外皮。 表1-3 黄牛皮的重量规定(单位:公斤) 黄牛皮的产量各季节不一,全年各季度的比例约为:一季度30%,二季度20%,三季度15%,四季度35%。 (二)牦牛皮 牦牛即犁牛,产于亚洲中部高原。牦牛及其皮的特点见表1-4。 表1-4 牦牛及牦牛皮的特点 牦牛皮的轻量皮最低重量是3公斤。 (三)水牛皮 我国水牛生活在淮河流域以南,西面包括四川省东部和南部。我国南部的水牛为长角型,北部的为短角型。水牛皮的主要产区是四川、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浙江。江苏、安徽和河南南部的数量较少。 水牛肩厚胸深,腰圆臀倾,肢骨粗壮,尾低帚小。皮肤没有汗腺,夏天常要下水。水牛皮绝大多数加工为干皮,干燥时撑开干出,称为撑板皮,不撑开干燥的称毛板。水牛皮以两广皮质量较好,但皮板稍薄。冬皮和春皮板质枯瘦,癣癞严重,质量较差。夏季吃了青草,又常下水,癣癞消失,换上新毛,板质也好转,毛色转青,叫“浅青毛”。到秋季板质更壮,质量最好,叫“青毛”。 水牛皮的产量按季节比率是,一季度30%,二季度20%,三季度10%,四季度40%。 水牛皮比黄牛皮厚度更不均匀,含脂肪比黄牛皮少。毛稀少,粒面比黄牛皮粗,乳头层也较厚,皮纤维比黄牛的粗大而较疏松,强度低于黄牛皮。重量皮宜做生揉革、纺织用打梭带革等工业革和底革,中量皮可做鞋正面革或修饰面革、服装革、带革、箱包革,轻量皮用途大致同中量皮,水牛犊皮有特殊的花纹,可做苯胺面革。 水牛皮的重量规定如表1-5。 表1-5 水牛皮的重量规定(单位:公斤) (四)犊皮(黄牛和牦牛) 犊皮应皮形完整,宰剥、干燥适当,全张平展。按皮的板质和伤残程度,分为甲、乙、丙和等外皮四级。犊皮皱缩不平展或有严重折裂的归为等外皮。 犊皮的重量规定为甲、乙、丙级皮,至少重一公斤,不足重量者酌情处理。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