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爱伦堡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爱伦堡 【介绍】: 伊利亚·格里戈里耶维奇·爱伦堡(1891-1967),苏联俄罗斯作家。 生于基辅工程师家庭。中学时因参加布尔什维克活动被开除学籍。 1908年被捕,获释后流亡巴黎,脱离政治运动。1910年起在巴黎相继出版诗集《我活著》、《日常生活》、《前夜之歌》等。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他产生较大影响,在反对帝国主义战争的同时,亦流露出悲观情绪。1917年回国后,对十月革命缺乏理解,在此时发表的诗集《为俄罗斯祈祷》、《前夜》等作品中,流露出既高兴又害怕的矛盾心情。 1921年以记者身份长驻国外。翌年写出第一部长篇小说《胡里奥·胡伦多及其门徒奇遇记》。 其后又相继出版了长篇小说《尼古拉·库尔波夫的一生和毁灭》、《让娜·涅依的爱情》、《十三个烟袋》和《德·叶·托拉斯》等,多表现个人和社会的对立、情感和职责的冲突。30年代初,重返苏联,思想发生较大变化,增强了对苏维埃国家前途的信心。 此时发表有长篇小说《第二天》、《一气干到底》。卫国战争前后,投身反法西斯斗争,写有短篇小说集《停战以外》,诗集《忠诚》,长篇小说《人需要什么》、《巴黎的陷落》、《暴风雨》、《巨浪》等。 50年代中期,发表著名中篇小说《解冻》,矛头针对斯大林时期的政治生活,出版后曾引起争论。晚年重要作品为回忆录《人、岁月、生活》,亦引起激烈论争。 其作题材广泛,情节变化迅速,人物内心独白较多,语言丰富流畅。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