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焉耆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焉耆 古代西域三十六城国之一。 亦作乌耆、乌缠、阿耆尼。都员渠城(今新疆焉耆西南四十里),全境包括今新疆焉耆至尉犁县地。其地四面环山,与龟兹相连,道险易守。东北有博斯腾湖和开都河水利,曲入四山中,周流其城。 居民务农、捕鱼、畜牧,有文字(婆罗米文中亚斜体)。初属匈奴,被置“僮仆都尉”,受其奴役。 西汉神爵二年(前60),匈奴日逐王降汉,“僮仆都尉”取消,而代之以汉“西域都护”,焉耆也从此内属。西汉末年又为匈奴所奴役。 东汉永元六年(94),班超击破之,又内属。西晋太康(280-289)中,其王遣子入侍。 东晋时先后属前凉和后凉,南北朝时属北魏。唐初属西突厥。 贞观二十二年(648)为唐所征服,于其地置焉耆都督府,属安西都护府。开元七年(719)后为唐安西四镇之一。唐末为高昌回鹘所并,焉耆都督府废。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