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灯心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灯心草 【概况】: 异名 虎须草、碧玉草(《纲目》).赤须草(《雷公炮炙论》),猪矢草(《闽东本草》),朵达鞠(藏语)。 基源 为灯心草科灯心草属植物灯心草的干燥茎髓或全草。灯心草属全世界约200种,中国约70种,其中6种药用。 原植物 灯心草Juncus effusus L.(J.effusus L.var.decipiens Buch.),又名水灯心(《分类草药性》),五谷草、穿阳剑(《湖南药物志》),曲尿草(《福建》)。 历史 灯心草始载于《开宝本草》。《纲目》载:“灯心草生江南泽地,丛生,茎圆细而长直,蒸熟待干,折取中心白穰燃灯者,是谓熟者,又有不蒸者,但生于剥取为生草,入药宜用生草。此即龙须之类,但龙须紧小而瓤实,此草稍粗而瓤虚白。 ”此描述似为龙须草Juncus setchuensis Buch.,又据《植物名实图考》载:“灯心草《开宝本草》始著录,草以为席,瓤以为灯柱,江西泽畔极多,细茎绿润,夏以茎旁开花如穗,长不及寸,微似莎草花,”按此说明与附图对照一致,应为本种。灯心草是江苏省特产药材,供销全国,并有出口。四川、福建、贵州等地也有出产,多自产自销。在许多近代药书中,灯心草所用的拉丁名称有2个:Juncus effusus L.和Juncus effusus L. var decipiens Buch.,日本Nakai又将后者改为Juncus decipiens(Buch.)Nakai,但这两者主要区别甚微,前者果实顶端钝形,后者微凹,因此《全国中草药汇编》将Juncus decipiens(Buch.)Nakai并入本种是妥当的。《广西实用中草药》误将本种定为Juncus primatocarpus R.Br. 形态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横走,具多数须根。茎直立,圆柱形,丛生,高35~100cm,直径1.5~4mm,绿色,有纵条纹,髓部白色,占茎的大部分。 叶鞘红褐色或淡黄色;叶片退化为刺芒状。花序假侧生,聚伞状,多花,总苞片长5~20cm;花淡绿色,具短柄,花被片6,排列为二轮,窄披针形,顶端尖,背面被柔毛,边缘淡绿色,膜质;雄蕊3,较花被短;雌蕊1,子房上位,3室;花柱很短,柱头3。 蒴果椭圆形或卵状三棱形,内有三个完整的隔膜;种子多数,卵状长圆形,长约0.5mm。 花期5~6月,果期6~7月。 (图见《中药志》.第4册.第2版,图350) 生境与分布 野生于湿地、溪边、田边、稻田旁等潮湿处。广布中国长江下游及陕西、福建、四川、贵州等地。苏州等地有栽培。 。【生药】: 栽培 宜于温暖湿润环境和在肥沃的水田里栽培。 用分株繁殖,在秋末或早春,挖起老蔸,掰分成若干小丛,按行珠距各33~45cm插栽于水田。当春季新苗生长时,以水田作业进行除草、追肥,用人畜粪水泼浇,保持栽田的浅水,以利生长。连续收获3~4年后,应翻蔸另换地栽种。 采集 秋季采收,割取茎部晒干,或将茎皮纵向剖开,去皮取髓,晒干。药材主产于江苏,四川、福建、贵州也产。 鉴别 性状 茎髓细圆柱形,长达90cm,直径1~3mm,表面白色或淡黄白色,微有光泽,置放大镜下观察,有隆起的细纵纹及海绵样的细小孔隙。 质轻,柔软,有弹性,易拉断,断面不平坦,白色。无臭无味。 以条长、粗壮状,色白,质轻、有弹性者为佳。 显微 横切面观:全部由通气组织组成。 每一细胞呈类方形或长方形,具数条分枝,分枝长8~60μm,直径7~20μm,壁厚约1.7μm,相邻细胞的分枝顶端相互衔接,形成网状结构,细胞间隙大多呈三角形,也有类四边形。(图见《中药志》.第4册.第2版.图35) 粉末:黄白色,全部为星状薄壁细胞,彼此以星芒相接,形成大的三角形或四边形气腔,星芒4~8,长5~51μm,宽5~12μm,壁稍厚,星芒相接的壁菲薄,有的可见1~2个连珠状增厚。 (图见《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图329) 加工炮制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剪段,置煅锅内,密封,焖煅至透,放凉,取出。 贮藏 置干燥处,防潮。 。【化学】: 含挥发油。 油中含沉香醇(Linalool)、十一烷-2-酮(Undecan-2-one)、十三烷-2酮(Tridecan-2-one)、1,2一二氢-1,-5,8-三甲基萘(1,2-Dihydro-1,5,8-trimethylnaph-thalene)、α-紫罗酮(α-lonone)、β-紫罗酮(β-Ionone)、β-红没药烯(β-Bisabolene)、β-苯乙醇、苯酚、β-甲酚、6,10,14-三甲基十五烷-2酮(6,10,14-Trimethylpentadecan-2-one)、丁香酚、α-香附酮(α-Cyperone)、二氢猕猴桃内酯(Dihydroactiniodiolide)、C12~C24烷烃、正癸酸、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油酸、亚油酸[1]、灯心草菲酚(拟)(Effusol)、6-甲基灯心草菲酚(拟)(Juncuso1),该化合物具有毒性[2,3]。此外,尚含有很多的氨基酸和糖类,如DL-苯丙氨酸、DL-正缬氨酸、DL-蛋氨酸、色氨酸和β-氨基丙酸。 在根中含L-精氨酸、甘氨酸、DL-蛋氨酸、DL-丙氨酸和DL-缬氨酸。果实和嫩枝中含有少量的L-谷氨酸、L-精氨酸、丝氨酸和β-氨基丙酸。在根、嫩枝中所含游离糖主要为葡萄糖和半乳糖及蔗糖[4]。茎髓含纤维、脂肪油、蛋白质等[5]。 参考文献 [1]CA 1979;90∶69070y [2]CA 1980;92∶124945f [3]CA 1983;98∶86257x [4]CA 1975;83∶111084p [5]中药志.第3册.人民卫生出版社,1960∶92 。【药性】:性味 甘、淡,微寒。 ❶ 《开宝本草》:“甘,寒。” 归经 入心、肺、小肠经。 ❶ 《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小肠二经。” 功效 清心降火,利尿通淋。 主治 淋病,水肿,小便不利,湿热黄疸,心烦不寐,小儿夜啼,喉痹,口舌生疮。 ❶ 《开宝本草》:“主五淋。” ”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2.5g(鲜草单用15~30g);或入丸、散。外用:煅存性研末撒或吹喉。 使用注意 ❶ 《本草经疏》:“虚寒者慎服。” 方选和验方 ❶ 天一丸(《韩氏医通》)治通利水道:灯心草5kg(以米粉浆染,晒干,研末。 入水澄之,浮者为灯心草,取出,又晒干,入药用75g;而沉者为米粉,不用),赤白茯苓(去皮60g,兼用茯神去木)150g,滑石(水飞过)150g,猪苓(去皮)60g,泽泻(去须)90g、人参500g(去芦,切片,煮浓汤去渣,漉净,炼汤成膏如糖饧,用以和膏)。上灯心草等5味各为细末,以人参膏和成丸如龙眼大,朱砂为衣,贴金箔。每服1丸,任病换引。 ❷ 《本草汇》:“治乳蛾:灯心草(以咸卤浸透,入鸡子壳中封固,煅存性,研细),加梁上尘及青鱼胆、明矾、铜青,点咽喉。虚脱人及中寒人勿用。” 单方应用 ❶ 灯心散(《圣济总录》)治鼻衄不止:灯心草(焙)30g。 捣罗为散,入丹砂3g,研末。每服4g,米饮调下。 ❶ 贾所学《药品化义》:“灯芯,气味俱轻,轻者上浮,专入心肺;性味俱淡,淡能利窍。使上部郁热下行,从小便而出。主治咳嗽咽痛,眼赤目昏,淋闭水肿,小便不利,暑热便浊,小儿夜啼,皆清热之功也。 世疑轻淡之物,以为力薄而忽略之,不知轻可去实,淡主于渗,惟此能导心肺之热,自上而下,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其力独胜。” 小肠以下水分穴,下合膀胱水腑,使气化出焉,故主五淋,利阴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