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灌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灌溉 引水入田补充自然降水量不足,以满足作物生长发育对水分需求的措施。 中国降水量由于受季风影响,自东南向西北递减。西北干旱区及华北半干旱与半湿润地区,作物生育期间雨水不足,往往不能满足作物对水分需要。 人为地进行合理灌溉,既能满足作物生育需水,又可以调节土壤温度和空气湿度,防寒、防冻、防后期干热风为害,并能控制土壤中养分分解与利用,确保增产稳收。盐碱地区灌溉则兼有洗盐压碱,改良盐渍化土壤作用。 但灌溉不得法,如大水漫灌或串灌不仅浪费了水,而且使地下水位上升,土壤结构破坏,养分流失,甚至招致土壤盐渍化、沼泽化。合理灌溉技术是根据作物需水规律,科学用水并讲究经济效益。 灌溉制度是为农作物高产、优质所制定的适时、适量灌水的方案。它指生育期(包括播前灌水)内的灌水次数、灌水时期、灌水定额和灌溉定额。 灌水定额是在一定面积上的一次灌水量(单位:立方米)。 生育期内多次灌水量之和叫灌溉定额。 至于灌水时期,一般根据墒情和作物需水特点而定,这为科学地确定灌水时期,提出了土壤水分指标,即适宜的土壤水分下限,如冬小麦分蘖期下限值,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棉花苗期为55%,低于此值就要灌水。每次灌水要浸润的土层深度,以多数根系活动的深度为准,一般在苗期为40厘米,后期(抽穗开花期)为80~100厘米。 在干旱或水资源不足的地区,应制订经济用水的灌溉制度,特别要保证作物需水量敏感时期不缺水。通常大部分作物在生殖生长期,即官生殖器建成阶段是需水临界期。如水稻为孕穗——开花期;小麦、大麦为孕穗期;玉米为开花——乳熟期。 此时作物忍受和抵抗干旱能力大为减弱,缺水导致作物干旱为害,造成严重减产。 灌水方法应根据作物、土壤、地形和水源等条件而定。通常有沟灌、畦灌、喷灌、滴灌等。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