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激进经济学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激进经济学 20世纪60年代以来产生于西方的一个经济学派别,以反对资产阶级正统经济理论和批评垄断资本主义制度为特征。 主要代表作有巴兰(P.A.Baran)和斯威齐(P.M.Sweezy)合著的《垄断资本》(Monopoly Capital),布雷弗曼(Harry Braverman)的《劳动和垄断资本》、雅莱(Pierre Jalée)的《对第三世界的掠夺》、《七十年代的帝国主义》、马格多夫(H.Magdoff)的《帝国主义时代》,谢尔曼(H.J.Sherman)的《停滞膨胀》、马克·林特(Marc Linder)的《反萨缪尔森》等。 激进经济学家们在反对资产阶级正统经济理论和批评垄断资本主义制度方面的态度是基本一致的。他们都认为资产阶级正统经济理论具有明显的辩护性,把现存的资本主义制度当成是永恒的、符合人类天性的自然秩序。 他们揭露垄断资本集团在国内外的剥削活动,支持发展中国家摆脱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统治和奴役的斗争。 正是从这一意义上说,激进经济学的著作具有积极意义。然而,激进经济学从来不是一个有完整理论体系的经济学派别。在涉及如何改变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状况,如何建立新的经济学理论体系,尤其是在构造什么样的理想社会的模式等重大问题上,激进经济学家之中存在著相当大的分歧。例如,有些人把公有制作为理想社会的标志,另一些人并不强调公有制代替私有制的必要性,而认为可以通过分配制度的改革来消除私有制的弊端。 又如,在怎样改变资本主义社会现状方面,有些人主张遵照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坚持走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有些人认为时代已经改变,无产阶级革命应当被广泛的“人民大众革命”所代替,而这里所说的“人民大众”包括各种职业的雇员、小生产者、贫民等;还有一些人认为,革命将靠第三世界国家的力量的推动,形成“外围地带”(指第三世界)对“中心地带”(指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压力,以迎接全球的斗争胜利。 另有一些人受第二国际的思潮的影响,把“资本主义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视为惟一可以采取的方案。 目前,西方的激进经济学主要研究四方面的问题。 ❷ 研究前社会主义国家在政治经济方面的变化。 他们把世界生态状况的恶化归咎于垄断资本集团的利己行为,例如后者既在国内制造污染,又向国外输出污染。他们不同意某些环境经济学者认为只要经济增长就可以使环境质量改善的观点。他们把这个问题同资本主义剥削制度联系在一起。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